母乳喂养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广,因为母乳被认为是最佳的天然食品。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某些妈妈的乳汁中存在一些成分变化,可能导致婴儿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疾病。
(1)母乳性腹泻是出生6个月以内婴儿常见的症状。这种腹泻每天可能出现2-3次到8-9次,尽管如此,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未受到影响。腹泻的原因可能与母乳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较高有关。这种腹泻通常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和添加辅食而逐渐消失,因此不需要停止喂奶。
(2)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吃母乳后出现皮肤和眼巩膜发黄,但无发热,食欲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若停喂母乳,黄疸可能在6-9天内消失。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名为3α-20β孕二醇的激素,这种激素在新生儿出生3-10周后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必停止母乳喂养,或临时用牛奶喂养一段时间。
(3)母乳性酒精中毒是哺乳母亲喝大量含有酒精饮料的乳汁后,酒精通过乳汁排出,导致新生儿中毒。表现为皮肤潮红、烦躁不安、心率、脉搏加快、嗜睡等。应立即停止喂奶,给多量水分,加速酒精排出。
(4)母乳性青紫是哺乳母亲吃了大量不新鲜或煮后隔了几天的蔬菜或未腌透的泡菜,这些食物中含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乳汁,可能导致婴儿肢端皮肤、口唇出现青紫、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现,应送医院治疗。
亲子天地热文排行榜9月1-9月7日。
生育帮版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