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的第一次成长都让爸爸妈妈们感到无比激动,其中最受爸爸妈妈们关注的莫过于宝宝学会自己走路。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项。
首先,在孩子准备开始学走路之前,家长需要先加强孩子的爬行能力。爬行是锻炼孩子小脑平衡能力的重要方式,多爬可以减少孩子走路时摔跤的风险。
其次,当孩子可以独立站立时,他们开始学习站立。孩子学站是从扶站开始的,他们会在几十秒内逐渐学会独站,然后逐渐延长时间。
第三,当孩子可以扶着物体前进时,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学会自己走路了。因为从爬行到走路,孩子的视野会变得更宽阔,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第四,孩子学会独自前行。刚开始学习时,孩子可能会走一两步,这时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前方,拿着玩具或者食物,鼓励他们大胆地走过去。每天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
有些孩子爱踮脚走路,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在学步期,孩子足跟肌腱发育尚未完全,对控制脚跟和维持身体平衡还不熟练。有时孩子会因为踮脚而逐渐熟练,最终消失。
家长在帮助宝宝学会走路时,不要牵着孩子走。如果家长牵着孩子走,孩子会受到向上的力量支撑,脚尖最先着地。家长不注意,可能会导致宝宝胳膊受伤。
如果孩子走路经常摔跤,可能是因为软骨病或缺钙。然而,孩子走路不稳或蹲下起来困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肌肉力量不够,而不是骨骼缺钙。如果孩子只是走路不太稳,站立没有问题,那么就不是骨骼问题。
健康的儿童在大运动发育过程中会锻炼肌肉力量。家长注意引导孩子,孩子逐渐有了足够强壮的力量,走路就不会摔跤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除了经常摔跤,还有蹲下起来困难、动作不协调等问题,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是否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
学走路时可以牵着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学步期,孩子学站时,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