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秋季滋补方法。夏季宝宝不好好吃饭、睡不好,因而会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不宁的情况,生长发育容易受到影响。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转凉,一解夏日的烦闷,舒适的环境让宝宝的身体得到调整,肠胃功能也日渐恢复。但一些家长反映,宝宝“贴膘”后,有诸如厌食、腹泻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进入秋季后宝宝肠胃功能需要一个过渡期,如果这个时候妈妈忙着给宝宝“贴膘”,反而加重宝宝的肠胃负担。
贴秋膘并不是简单的“以肉补肉”,妈妈在饮食和生活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忌“一视同仁”。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所以妈妈在给自己的宝宝考虑秋补时也要留意到,自己的宝宝是否适合“贴秋膘”。
需要“贴秋膘”的宝宝:先天不足、身体发育缓慢的宝宝;免疫力低下的宝宝;挑食偏食的宝宝;
不宜“贴秋膘”的宝宝:正在患病的宝宝;肠胃功能不好的宝宝;肥胖型宝宝。
二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特别对胃肠功能较弱的宝宝来说,很容易会不堪重负,造成消化不良。所以喂食的时候肉量不能过多,同时还要注意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宜适量增加以下营养:
适量的蛋白质:摄取适量的蛋白质不仅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促进宝宝机体的身长发育。在猪肉、牛肉等畜肉和鸡肉、鸭肉等禽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此外,鱼肉和豆制品中也含有大量优质的蛋白质。是宝宝贴秋膘的不可忽视的微量元素:秋季宝宝的血色素普遍偏低,所以秋补的重要矿物质之一是铁,而矿物质能在肉类及动物肝脏中摄取,因此平时饮食中可以适当挑选此类食材。此外,秋季还要给宝宝补充锌、钙和硒,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
少吃的生冷、油炸食物:立秋后,西瓜一定要少吃,特别是冰西瓜,最好不要让宝宝吃。油炸食品,如油饼和薯条等也少吃为宜,因为油炸食物脂肪多,热量高,对宝宝肠胃容易造成负担。值得一提的是,给宝宝吃的食物不要太咸,半岁内可以不吃盐,半岁以上的,每天吃1克左右的盐就够了。
三忌重“进”轻“出”。贴秋膘不光要 “吃进去”, 与此同时,把体内的毒素“排出来”也同样重要。宝宝应多吃如莲藕、雪梨、甘蔗、银耳等有滋润功效的食物,因为这类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提高宝宝免疫力,而维生素B1更是能促进胃肠道消化,增强食欲,使宝宝 “排”得更畅顺。
由此可见,秋季应对宝宝的身体进行综合调理使其适应秋天的气候,让脾胃的吸收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如何锻炼宝宝的肠胃功能呢?谷类、鱼肉、板栗、苹果、酸奶以及各种蔬菜,都是锻炼宝宝胃肠的好食物。它们或含有丰富的多种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宝宝肠道糖类消化酶的含量;或能刺激对蛋白质和肽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或能保持宝宝胃肠道正常的酸碱度;或可直接提供有益菌。宝宝胃肠锻炼得好,一定会长得快快的!
宝宝突然“厌食”警惕手足口。今年3岁的丹丹在八卦岭某幼儿园上学。上个星期开始,丹丹出现了厌食的症状。丹丹的妈妈开始以为是饭菜不合胃口,但是无论妈妈做什么好吃的丹丹似乎都不感兴趣。坐立不安的妈妈赶紧带丹丹到附近医院的儿科检查,经诊断丹丹得了手足口病。接诊的医生说,近期他们接诊了好几例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手足口病也的确进入了高发期,医生提醒,当宝宝出现吞咽困难、拒绝进食时,很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前兆。
宝宝食欲不佳并不代表厌食。宝宝的饮食问题是父母最为关心的,只要宝宝稍微有点吃得不好,父母立即就会担心他长得不好或是生什么病了。但宝宝饮食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并不是宝宝,而是父母自己,父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喂养宝宝时是否存在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