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闲时间时,家长总会忙中偷闲陪伴孩子。然而,如何陪伴孩子才是更重要的?以下几种陪伴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或者说不是孩子所需要或喜欢的陪伴方式。
第一种是放不下的手机陪伴。父母陪在孩子身边,但心不在焉地看手机,这种陪伴就是父母陪伴手机,而孩子却无人陪伴。
第二种是监工式的陪伴。表面上看似陪伴,但实际上是监督孩子,不停地指指点点。
第三种是无视孩子的陪伴。虽然坐在孩子的身边,却无视孩子的存在,甚至对孩子的话敷衍了事。
那么,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首先,每天至少一次20分钟的陪伴,确保没有手机干扰。其次,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增进亲子关系。再次,每天至少一次身体接触,拥抱或亲吻等。此外,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最后,每天至少一次看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接纳开始,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父母一定要观察孩子的需要,尤其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要有回应。同时,要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欲。
陪伴中的教育契机包括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小学以上。在婴儿时期,父母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观察孩子身体是否不适,是否需要情感安慰,以及是否需要及时响应。幼儿时期,父母要情绪引导孩子,陪孩子玩游戏、阅读绘本等。在小学以上,父母要多对孩子进行倾听和交流,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陪伴。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本文由snsnb.com提供在陪伴中,教育契机包括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时、孩子看到他人获得表扬时、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时以及孩子出现过错时。此外,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艾尔金德曾说过:“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着。”这样的孩子会更加乐观、积极向上。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