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并非仅仅依赖“补”
Q:如何看待孩子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王贺茹:我接触过许多案例,例如,当家长看到孩子的检测报告,如铜超标,就担心孩子铜代谢障碍。但实际上,孩子如果没有肝功能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他们吃了过多的海产品、香蕉,或者吃了受污染的食品。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个动态水平,必须结合病症来看,而非仅仅凭检测结果。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就欣喜若狂,如果异常,就疯狂补充。
梁芙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以我国家长关心的钙为例,它在血液中的分布仅占1%,在骨骼中则占99%。当人体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以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因此,即使检测结果显示宝宝血中钙的值正常,也不代表孩子体内钙的储备不足。医生还需要结合是否多汗、肋骨外翻,及骨密度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定。
Q:当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显示孩子缺乏某种元素时,是否可以补充相关保健品?
王贺茹:孩子的成长并非仅仅依赖“补”来实现。锌、铁、钙这三大微量元素对人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但微量元素之间也会有竞争关系,如锌补多了,会影响铁的吸收;铁多了,又会影响锌的吸收。钙、铁、锌、铜等都是二价阳离子,在胃肠内吸收途径相似,钙补得过多,肠道对锌、铁的吸引就会减少。
而一些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由于含微量元素量太低,很难真正起到补充、治疗作用。只有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治疗下,才有效果。
Q: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微量元素缺乏?
王贺茹:均衡饮食、丰富饮食才能避免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营养缺乏。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C;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
崔玉涛:在均衡营养期间,只要进食正常,根本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母乳喂养期间只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先期辅食要选择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
Q:多大的孩子可以、应该去做微量元素检测?
王贺茹:根据我们临床上的经验,6个月内的孩子很少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的。孩子在6个月内对营养元素包括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完成。
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添加辅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孩子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一般生长发育正常的孩子不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
Q:为什么欧美国家很少检测微量元素?
王贺茹:欧美不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他们的医疗制度,多数是全科医生式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对这一家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相对了解得更详细,所以在评估时往往不需要微量元素检测这一个参考值。
另外,和外国人的饮食结构相关,西方人吃奶制品和肉类较多,决定了他们不容易缺乏微量元素。
第三,由于发达国家和我们对待微量元素的处理方式不同,发达国家也很重视微量元素,他们会通过在食品工业中强化微量元素供消费者选择。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