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对家长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增加孩子的免疫力,防止传染病,家长们应及时带孩子去防疫站或医院接种疫苗。然而,有一些情况是不适合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严重反应。
首先,对于在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这些疾病后再接种疫苗。其次,对于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的儿童,应先查明发烧的原因,并在治愈后再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加重病情。此外,发烧通常是流感、麻疹、脑膜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接种疫苗不仅可能导致孩子提前发病,还可能加重病情,使病情更加复杂,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
同时,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与致病的细菌可能会互相干扰,影响免疫力的产生。此外,对于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处于恢复期的儿童,应暂时缓期接种疫苗。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儿童体质较弱,对接种疫苗引起的轻度反应也难以承受。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额外的负担,接种后可能会引发较重反应。此外,接种疫苗后肝脏的解毒、肾脏的排泄等功能都需要加强,这会影响有病器官的康复。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也不宜接种疫苗。这些儿童由于形成免疫因子的原料缺乏或免疫器官功能不好,可能无法产生免疫力,因此不宜接种疫苗。
有过敏体质及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史的孩子不宜接种疫苗。虽然疫苗中含有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孩子来说不会有影响,但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由于其敏感性极高,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对于腹泻的孩子,如果大便每天超过4次,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减毒活疫苗。因为腹泻可能会导致糖丸疫苗迅速被排泄,失去作用。此外,如果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力。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如果孩子已经密切接触了传染病患者,不应立即接种疫苗。在接触传染病患者后的最长潜伏期后,且没有发病,孩子才能再次接种疫苗。
如果孩子必须接种疫苗,如被狂犬咬伤,必须接种狂犬疫苗。但在接种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和密切观察下进行。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