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小儿推拿法治疗孩子咳嗽小儿推拿治咳嗽的手法步骤有哪些

2023-12-06 13:02:53 作者:sn_yy 155人浏览
文章来源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源生育帮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在孩子生病时,许多家长会选择就医和用药,但中华传统推拿法却鲜少被尝试。婴儿的肌肤娇嫩,抵抗力低,许多家长担心自己按错位置造成严重后果。事实上,许多宝宝咳嗽问题可以通过小儿推拿来解决,特别是当孩子突然发烧无法及时就医时。下面小编将分享小儿推拿治疗咳嗽的方法,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正确进行推拿。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病症之一,多在冬春季节发病,气候变化容易引发。咳嗽分为有声无痰、有痰无声和有声有痰,通称为咳嗽。咳嗽可分为外感和内伤,小儿咳嗽外感者多于内伤。无论外感、内伤导致的肺失宣肃、肺气上逆,都可能导致咳嗽,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本文所述的咳嗽相当于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小儿脏腑娇嫩,有时并不适宜服药,而简便、廉价、有效的小儿推拿则成为最好的选择,父母可以在家里给小儿进行。内伤咳嗽的治疗原则是健脾养肺,止咳化痰。手法和取穴包括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俞、揉中脘、按揉足三里等。操作步骤包括:患儿坐位时,操作者进行补脾经、补肺经各300~500次,运内八卦200~300次;患儿仰卧位时,操作者推揉膻中50~100次,揉乳根、揉乳旁20~50次,揉中脘100~300次,按揉足三里50~100次;患儿仰卧位时,揉肺俞50~100次,分推肩胛骨200~300次。

外感咳嗽的症状包括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恶寒、头痛、苔薄、脉浮。若伴有痰、涕清稀色白、恶汗重而无汗、苔薄白,则为风寒;若伴有痰、涕黄稠、微恶寒而汗出、口渴、咽痛、发热、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手法和取穴包括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根、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等。操作步骤包括: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时,操作者先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各30~50次、清肺经300~500次,运内八卦200~300次;推揉膻中50~100次,揉乳根、揉乳旁各20~50次;患儿俯卧位时,揉肺俞50~100次,分推肩胛骨200~300次。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的手法步骤包括:一、窝蜂穴在手背掌横纹中央的凹陷中揉按本穴50-100次可起到温经散寒,治疗感冒作用。二、小天心、分阴阳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按揉本穴100~300次可起到清热止咳作用;分阴阳在小天心穴两侧,双手托住小儿手掌,用两手拇指向两穴分推。两个穴位所用力必须不同,一轻一重,一般推分100次左右可治疗小儿咳嗽。三、小横纹在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用中指揉按本穴100~300次,有清肺止咳的作用。四、内八卦、四横纹如果痰多可加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化痰利膈。内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为中心,从中心至中指指根2/3为半径所作的圆周。使用逆运法,术者用拇指螺纹面自大指、中指运向小指,可降气化痰;四横纹在双手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掌面连接的四个横纹,推四横纹100~300次可起到健脾消食化痰作用。五、天河水、清板门若伴有高热可配合推天河水、清板门。天河水穴为前臂正中腕至肘的一直线,操作时食指、中指两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推100~300次可清实热、虚火;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处,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来回推100~300可起到清热发汗作用。

在使用小儿推拿时,需要注意操作部位不能有破溃,推拿操作时需要用葱姜水、润肤油、爽身粉或淀粉润滑,不可在饥饿或过饱时推拿,当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如果您觉得操作困难,可以找专人进行,上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展此项业务,如果您就住在附近,可以去中心中医科进行小儿推拿治疗。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