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小儿科主任叶礼燕表示,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总量为1000~1500毫升,即使在无食物刺激的情况下,每分钟也能分泌0.5毫升唾液,因此在睡眠时仍会有少量口水持续分泌,以保护口腔黏膜。
流口水可能在睡眠时发生,这可能与睡眠姿势有关,如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等,都容易导致流口水。然而,长期如此可能与身体疾病有关。
导致睡觉时流口水的因素主要有四种:
1)口腔疾病:口腔内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细菌的繁殖,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或糖类物质的积存,容易导致龋齿、牙周病。口腔内的炎症会促进唾液分泌,同时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小孩不愿吞下口水,口水积聚在口腔中,也会流口水。流出的口水有咸味,呈淡黄色。因此,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并可请口腔科医生诊治。治好了口腔疾病,减少不良刺激,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
2)前牙畸形:牙齿畸形,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常出现开唇露齿,睡眠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不良习惯,如啃指甲、吐舌、咬铅笔头等,可能导致前牙畸形。前牙畸形可矫治。
3)神经调节障碍: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如“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因此,神经调节发生障碍,也可能导致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一些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患者,在睡眠时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会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有些人睡觉经常磨牙,刺激了大脑神经中枢,促使口水分泌。
4)药物因素:如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流口水,可查阅药物说明书。可试用健脾固肾的中药调补,如莲子、芡实和淮山药,如无口干、口苦,可加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