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hepatitis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尤为严重。据我国估计,约有1亿人口感染了乙型肝炎。新生儿期乙型肝炎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新生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感染HBV。母婴传播主要包括胎盘传播、产道感染、母乳感染以及生后密切接触等。例如,孕妇在乙肝急性期分娩,60%~70%的胎儿和产后2个月内的婴儿会在欧洲和北美感染,而在亚洲,母婴传播的发生率高达40%~50%。新生儿感染阳性为80%~85%。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注射和输注血液制品与生活密切接触,以及周围患者、细菌携带者和病毒污染物的接触和进食感染。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二是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伤,肝细胞病变主要是由人体对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引起的。HBV感染时,单核巨噬细胞首先摄取病毒抗原,加工并提交Th细胞,Th白细胞介素-2(IL-2),IL-2刺激被HBV抗原致敏的Tc克隆增殖,形成大量效应性T细胞,攻击受HBV感染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Tc靶抗原主要是肝细胞膜HBcAg和HBeAg,只有表达靶抗原和Ⅰ类MHC只有抗原肝细胞才被使用Tc细胞识别、攻击和破坏。αβγ干扰素能增强肝细胞的表达能力Ⅰ类MHC抗原,Tc靶肝细胞的识别与结合,以及粘附分子的参与,受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Fas并激活抗原Tc细胞表面表达FasL。两者结合时,肝细胞核内程序的死亡基因启动,导致细胞凋亡,HBV感染可使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LSp)变性,形成"自身抗原",相应地刺激B细胞IgG抗体,IgG抗体其Fab端与肝细胞膜LSp结合,其Fc端和杀伤细胞(K细胞)Fc激活K细胞杀死肝细胞,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属于自身免疫反应,各种肝炎的发病取决于身体的免疫状况和乙肝病毒的消长关系,一般认为身体免疫反应正常,感染HBV之后,功能健全Tc细胞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从溶解的肝细胞中去除特异性抗体释放HBV,病毒清除,感染终止,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由于抗HBs产生过早、过多,迅速破坏大量肝细胞,形成抗体过多的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过敏坏死反应和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免疫力低下HBs不足不能有效清除体内HBV,使得HBV继续侵犯新的肝细胞,形成慢性肝炎或慢性肝炎HBV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儿童携带状态,慢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常成为慢性乙肝和慢性乙肝HBV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