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统失调的判断与6大表现
感觉统合是大脑学习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通过处理信息使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感统失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0-3岁是感统的形成期,此时要注意孩子的感统训练。一旦发现孩子感统失调,应立即进行调整。
如何判断孩子感统失调?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异常可能导致以下表现: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平和能力差、容易摔倒、听而不闻别人的话、孤僻、不合群、吃手、咬指甲、爱哭、情绪控制差、不滚、爬、系鞋带、偏食、挑食等。
惯用手不能确定
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也有少数人习惯用左手。宝宝3岁左右会形成惯用手,这有助于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如拿筷子、写字、投球等。如果孩子左右手乱用,会影响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
吃饭时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感觉障碍儿童的嘴唇及其周围的肌肉张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动作,所以经常到处撒米粒。此外,食物需要婴儿的手和嘴配合,所以婴儿的筷子或勺子动作不协调也会出现撒米粒的现象。
另外,这些孩子的舌头协调性不好,所以发音比较僵硬,经常遇到困难。
倒水技巧难以掌握
感觉障碍儿童很难倒水。例如,当将水壶中的水倒入杯中时,婴儿需要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做这个动作时,不仅要用眼睛观察水壶口和杯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还要掌握水壶在倒水过程中的重量变化。
剪指甲时容易紧张
许多孩子小时候讨厌甚至害怕剪指甲,但大多数人会学会耐心和适应。然而,仍有一些孩子总是害怕甚至出现异常情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觉防御过度的表现。
同时,这些孩子也可能特别讨厌剪头发、洗头、洗脸、洗澡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触觉学习造成的。
东西不能正常排序
由于缺乏视觉空间判断能力,感觉整合障碍的孩子在安排东西时经常遇到困难,如整理桌椅、方向错误。鞋子穿错了左右脚,玩具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扣子很难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听写测试有困难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听写练习中经常遇到困难,漏字漏段,或者跟不上同龄孩子的速度。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实时理解和处理他们听到的声音信息,反应迟钝和异常。
文章来源生育帮
走路不协调
由于固有的平衡能力和前庭的平衡发展不完全,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走路时不协调,害怕站在高台上,上下楼梯经常遇到困难。
这些孩子通常只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而不敢在田间小路上行走。泥泞不平的地面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如果他们在路上遇到障碍物,他们就不能顺利跳过或跨越。此外,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不喜欢像同龄的孩子一样手牵手。
大多数感觉统合障碍的儿童在智力上没有缺陷。经过相关检查,他们的水平往往高于平均水平,但这些孩子学习和行动上有困难。四分之一的儿童因缺乏学习能力而严重落后于同年的儿童,被认为是智力发展不足。
感觉统合是婴儿大脑发育的自然途径,值得家长重视。同时,感觉统合可以由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哪些孩子需要“感统训练”?
情绪控制能力:对触觉、前庭感觉、视觉、声音过敏感(害怕触摸、长时间旋转或害怕旋转、害怕光、害怕噪音等);触觉、前庭感觉、听觉、声音反应不足;避免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体总是有安全感,不喜欢玩身体接触游戏,不喜欢某些质地的衣服;讨厌被触摸和发脾气,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手工操作;爱打架,爱发脾气打人,对非恶意身体接触反应强烈;不敢坐电梯或楼梯在陌生地方或动作缓慢;人际交往和情绪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经常与同学碰撞,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运动、动作:动作笨拙或明显粗心大意;不喜欢或完成作业抄写困难字、写作困难;总是吃饭或弄脏衣服;特别喜欢玩旋转凳椅或娱乐设施,喜欢旋转或绕圈跑,不头晕不累;经常碰撞桌椅、柱子、门墙,双手协调不良;手脚笨拙,容易摔倒;俯卧时,头、颈、胸无法抬高;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分不清左右方向,组织力差,经常弄乱东西。
言语交际能力: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构音差;说话比同龄儿童晚;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学习:学习成绩落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经常分心;阅读困难,往往不懂内容;听;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惩罚无效。
总之,感觉统合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一旦判定孩子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将对婴儿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