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总体而言,婴儿消化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其消化器官的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尚不完善。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婴儿的口腔内部,尤其是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对外部刺激非常敏感,如牛乳或超温饮品等,都可能导致黏膜受损。此外,婴儿的唾沫分泌也较少,这使得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对病菌和微生物的繁殖有利。
婴儿的胃处于水平位,上端与食管连接处的肌肉群发育较弱,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肌肉群发育良好,但紧张度较高,容易造成筋挛。这也是婴儿在吸满奶水后容易吐奶的原因。
此外,足月新生儿胃的容量相对较小,约在30-60毫升之间,1-3个月大的婴儿胃容量约为90-150毫升,因此,过多的喂养可能导致胃内压力过大,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此外,食管与支气管相邻,食管的肌壁发育不良,壁厚绵软,容易受到损伤,这也可能导致胃内食物吸入支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婴儿的消化系统也因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水的消化时间为1-1.5小时,奶水的消化时间为2-3小时,牛奶的消化时间为3-4小时。因此,在安排婴儿的喂养频次和间隔时间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婴儿的肠道表层消化吸收总面积较大,肠粘膜发育良好,也较鲜嫩,含有丰富的血夜,对营养元素的消化吸收有利。然而,1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功能较为不稳定,喂养稍有不合理,如喂养过多、过少,不按时,过早喂木薯淀粉食品,摄取过多人体脂肪,在发烧感冒、受凉等状况下,都可能导致胃内食物反流。
此外,某些婴儿可能缺乏某种胃蛋白酶,如乳糖酶,无法消化乳制品,喂后可能导致腹泻。因此,在喂养婴儿时,需要特别注意食物种类的选择和喂养方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