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他们不惧怕白天的大地和天空,但在晚上,他们会因为害怕黑暗而变得胆怯。这让他们在晚上睡觉时不愿意关灯,甚至不敢独自去没有灯光的房间。妈妈们对此感到困惑,明明孩子在白天那么勇敢,怎么晚上会害怕黑暗呢?
孩子害怕黑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期(两岁至三岁)的孩子有着独有的泛灵心理。这种心理让孩子在早期阶段,把所有事物都视为有生命与有意义的东西。例如,孩子玩洋娃娃时,他们并不是仅仅把娃娃当作玩具,而是认为娃娃是真实存在的个体,他们甚至有自己的小秘密,更愿意与洋娃娃分享。这种泛灵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比如可以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大脑潜能,并提高孩子的情商。然而,它也有负面的影响,那就是让孩子在黑暗中充满想象力,从而造成孩子对黑暗的恐惧。
其次,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哭闹,会用各种方式来吓唬孩子,比如“你再哭,我就把你关到黑黑的房间里,让老鼠来要你……”这样的话语。这样,孩子在害怕黑暗的同时,也对黑暗中的事物产生了恐惧,比如黑暗的房间、老鼠、壁虎和虫子等。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战胜恐惧呢?首先,我们需要倾听和理解孩子的内心。找到孩子内心不安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一些“保护”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例如,在房间里留一盏夜灯,或者让孩子在白天更多地接触一些与黑暗有关的事物。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战胜黑暗。例如,当孩子玩捉迷藏时,妈妈可以躲在黑暗的地方,然后让孩子来找。当孩子找到妈妈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黑暗的地方其实是安全的,可以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在黑黑的房间多呆一会。
最后,我们还需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黑暗。告诉他黑暗是怎样形成的,然后陪着孩子一起面对黑暗。例如,可以先打开灯,让孩子们看到有光的地方,当没有光的时候,还是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可怕。这样,孩子就不会害怕黑暗了。
生育帮版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