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路痴并不罕见,对于方向感较弱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地图和同伴的指引,很容易迷失方向。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培养他们的方向感,以免他们长大后成为“路痴”。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呢?
孩子方向感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在婴儿时期,他们主要依靠听觉来辨认方向。到了一岁多,孩子开始尝试通过动作来探索空间。我们常常看到他们试图将玩具放入喝水杯中,或者搭建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但他们还是会不断尝试。到了一岁半,他们对上下、左右等空间词汇已有明确认识,当被问到“妈妈在哪里?”他们会用手指或眼神来指引方向。
在两岁半左右,孩子的方向感进步最快。他们开始使用更多的空间词汇,且精准度也提高了。例如,他们可以准确地指出“后面、前面、上面、楼下、外面、那里”。如果被问到“爸爸在哪里?”他们不仅会回答“在办公室”,甚至可以连办公室的地址都能说出来。
到了三岁,孩子的方向感和空间感逐渐成熟。他们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屋顶在大楼的顶部。在方向感的发展过程中,通常是先发展空间词汇,然后逐渐了解其具体内容。
方向感有性别差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女宝宝可以教他们辨认周围的建筑形态,而男宝宝则可以教他们识别简单的指南针和地图。
如何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呢?首先,家长要多和孩子说准确的方位语。例如,和孩子说:“我们的家在十七楼,左边数起第二家。”当宝宝找不到玩具时,可以告诉他:“在妈妈房间的右边抽屉里。”这样不仅增加了与孩子的交流能力,也增强了孩子的方向感。
其次,家长要多让孩子接触益智游戏。并非所有的游戏都不利于孩子玩,有些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脑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增强孩子的方向感。例如,盲人游戏、向导游戏、堆积木等益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