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024-02-21 10:09:49 作者:sn_lsjx 137人浏览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殊发黄现象,主要出现在足月儿身上。其主要特点有:

1. 母乳喂养,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足月儿多见。

2. 该病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发生,即出生后2天至2周,但并不会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3. 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大于或等于342u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4. 患儿的一般情况良好,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5. 停母乳48-72小时后,黄疸会明显减轻,但如果再次喂养母乳,黄疸会反复出现。

关于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最近几年的研究认为,这种现象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其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作用。

对于足月健康儿,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等方式来预防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当胆红素升至250-270umol/L时,应暂停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并在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后再恢复母乳。当胆红素升至256-342u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或不停母乳加光疗。对于早产未成熟儿,当血清胆红素达到170u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母乳性黄疸的愈后情况良好,但最近仍有研究通过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256-427umol/L(15-25mg/dl)的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存在异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这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对母乳性黄疸的合理处理。

生育帮版权文章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