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问题困扰家长,探寻因助力成长

2024-02-25 09:28:49 作者:sn_lsjx 117人浏览
文章来源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是首先被培养起来的,这使得他们在做事情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努力去争取,这样的行为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变得自私。自私的孩子通常会有多种表现,当家长发现孩子变得自私后,一定要有耐心地引导他们改正这个坏习惯。

"不爱分享"是否是自私的表现呢?宝宝从物权意识发展到乐于分享,需要一个过程。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来说,宝宝一般要到五岁左右才开始喜欢分享物品。在两三岁的时候,宝宝的物权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包括妈妈和爸爸,这并不是说宝宝自私,他们已经能够意识到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已经不再是那个玩具被人拿走都不知道的懵懵懂懂的小人儿了。宝宝有了物权意识,就会开始维护自己的物权,所以说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分享是正常的,宝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

孩子自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们集宠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们养成了自私的毛病。此外,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另一个原因是周围的不良影响。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应对策略如下: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如果孩子独占喜爱的食物,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文章来源生育帮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