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晚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缺钙造成的?”。“同龄的孩子都出牙了,我家的宝宝怎么还没有动静?”许多家长误以为宝宝出牙晚是因为缺钙,因此盲目地给宝宝补充钙质。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宝宝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通常,在出生6个月至7个月期间,宝宝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就开始了,而较晚的孩子可能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第一颗乳牙,个别孩子甚至要到1岁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专家指出,出牙晚说明孩子的骨骼生长较慢,而出牙早则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快,但这只是相对而言。除非出牙晚是由于缺钙或疾病所致,否则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宝宝今后的骨骼生长发育。宝宝长高主要靠长骨(四肢骨)的生长,长骨的生长主要在骨干两端的干骺端和骨骺间的软骨组织中进行。
那么,何时给宝宝补钙最合适呢?一般来说,6个月前的宝宝主要依赖母乳,母乳中的钙质非常丰富,因此6个月前的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钙质。半岁到一岁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有可能因为辅食添加不合理,导致宝宝食谱中的钙含量不足,因此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明显的偏食厌食情况,并适时补充钙质。
在给宝宝补钙时,有七个常见的错误观点。首先,补钙并不等于多喂钙片,口服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或者让孩子多晒太阳,否则,即使吃再多的钙片,孩子仍然可能缺钙。其次,骨折的宝宝体内并不一定缺钙,因此无需补充钙质。由于骨折的宝宝活动减少,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骨骼对钙的利用反而会受到抑制。长期盲目大量补钙,会增加消化道、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危险。
再者,将钙片混在食物中吃,只能吸收20%。正确的方法是在喂奶后1~2小时再给宝宝喂钙片。此外,购买钙保健品时,不应强调儿童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实际上,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
另外,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应慎重服用,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同时,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补钙,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然而,实际上,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营养学会公布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摄钙水平确实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差异很大,并非人人缺钙。
最后,给婴儿过度补充钙质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此外,大部分给婴儿服用的液体钙制剂都味道甜美,喝惯了这样的东西,宝宝当然不愿意喝白开水了。你的宝宝不喝水也许正是相同的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