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部发育的评估与判断

2024-02-26 12:18:29 作者:sn_lsjx 139人浏览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源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早产儿脑部发育的判断与应对策略

早产儿脑部发育不良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尽早发现并接受干预治疗至关重要。新生儿出生后便具备一些本能的神经反射,这些反射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如果出生后这些反射不出现,或者到了该消失的时候不消失,都可能表明宝宝的大脑发育存在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反射,年轻的妈妈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自己的新生宝宝:

1. 张口反射:让宝宝仰卧,用双手的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宝宝腕部,然后用拇指按压宝宝手掌掌心,这时宝宝立刻出现张口的反应。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持续4-6周,2个月开始消失,如3个月以上不消失,提示有脑损伤。

2. 觅食反射:可用手指或乳头触碰宝宝口角及上下唇,这时宝宝会出现张口并转向刺激侧,并上下左右地寻找乳头的动作,表现出想吃东西的样子,同时头部也表现出屈曲伸展向侧方转动的动作。正常情况下,这种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即出现,1个月左右消失,饱食后不易引出,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3. 吸吮反射:用乳头或其他物品触及宝宝的唇部,或将乳头放入宝宝的口中,即可引起宝宝出现口、唇、舌协调运动的吸吮动作,甚至宝宝的小手还会不由自主地去抓握乳头。此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即出现,2~4个月左右被主动进食取代而消失。饱食后不易引出,饥饿时呈亢进状态。此反射减弱或消失,多为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

4. 手抓握反射:可让宝宝仰卧,上肢呈半屈曲状态,用拇指从宝宝的小指侧放入宝宝的手掌中并压迫掌心,这时宝宝手指立刻弯曲,握住你的手指,如果这时你上提手指,宝宝可短暂地被拉起来。这种反射在出生后很明显,2个月后逐渐减弱。3-4个月后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所取代而消失。如5-6个月后还存在,多为脑损伤。

5. 拥抱反射: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托稳他的头颈,然后突然放低宝宝的头,使头向颈后屈曲10-15度;或在宝宝头部附近用手拍击其床垫发出声音;或用手指轻弹宝宝足底;或用双手拉宝宝的两手上提,然后突然松开,宝宝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射:双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双手呈扇形张开,接着上肢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宝宝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此反射出现时期为0-3个月,3-4个月时消失。如果此反射减弱或阴性,说明脑干机能低下;如果左右不对称或一侧没有出现,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锁骨骨折。

6. 足跖反射:让宝宝仰卧,下肢轻度屈曲,全身放松,用钝尖的物体(如棉签)由宝宝的脚跟部向前划足掌外侧,当划到小趾根部时转向内侧,可引起宝宝的脚拇趾背屈,其余4趾弯屈,并呈扇形展开。此反射出现时期为0~1岁,在出生后6-12个月时消失。如宝宝有明显高危因素,1岁以后仍有足拇指背屈而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的表现,则为病理性反射。是诊断脑瘫的依据。

7. 动步行反射:你扶住宝宝腋下。使其站立在床上,身体略向前倾,宝宝就会出现自然迈步的动作。此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出现,1-2个月后消失。

早产儿脑部发育不良,治疗一般应以功能锻炼为主,锻炼其语言、行动等功能。同时采用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在服用药物方面,一般应给予神经营养类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

文章来源生育帮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