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低血糖症,主要表现为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这种病症不仅存在于足月儿,也常见于早产儿。它的发生率在足月儿中约占0.1%~0.3%,而在早产儿中则占43%。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糖原储备和消耗不平衡: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肝糖原储备不足是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与糖原异生功能低下、胰高血糖素反应迟钝有关。当新生儿患病时,他们容易出现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和低血压,这些情况会促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加速糖的消耗,从而导致血糖降低。
2. 糖调节机制不平衡:维持血糖平衡主要依赖于胰岛素的促进糖原生成和增糖素的促使糖原分解。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胰岛细胞会增生,胰岛素分泌过多,常常在出生后4~6小时就可能发生低血糖,这种情况可持续到生后48小时。
3. 糖原分解障碍:糖原累积症和小于胎龄儿可能由于糖原分解减少而发生低血糖。
4.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在发生低血糖时,有的会出现症状,有的则没有症状。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可能与脑的葡萄糖供应不足有关,低血糖时间越长,对脑的影响就越大。
根据引起低血糖的病因不同,临床上可以将其分为四型:
1. 早期过渡型:窒息、重型溶血病、糖尿病孕妇的婴儿出生后早期易发生低血糖,但一般无症状,有症状者多发生于生后6~12小时,病程短暂且症状轻微。
2. 典型或暂时性:孕妇曾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双胎儿、小于胎龄儿(由于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可出现典型低血糖症,多发生在出生后2~3天。这种类型的低血糖症多为暂时性,预后良好。
3. 继发性:原发疾病如硬肿症、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可引起低血糖症,但症状常不易与原发疾病区别。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4. 持续性或反复性:如由糖原累积症、增糖素缺乏症或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糖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因此,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症,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