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带着一份关于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建议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但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能心甘情愿地把钱放进养老金这个“大箱子”里吗?
现象解读:
文章来源生育帮
先来看看现状吧。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了不少,参与人数更是达到了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近八成。但仔细一瞧,缴存人数只占了开户人数的两成多,人均缴存金额更是只有2000元左右,远低于1.2万元的上限。更有趣的是,年轻人虽然开户热情高涨,但真正参与配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存和投资的却寥寥无几。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年轻人的心声:
周燕芳代表认为,年轻人对个人养老金不够了解、长期养老储备意愿不强、税收政策激励不足、账户管理灵活性不够以及产品选择门槛高等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举个例子,90后小张每年收入刚好在6万元以下,本来不用交税。但如果他参与了个人养老金计划,未来提取时反而要多交3%的税,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再比如,小李刚步入社会不久,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哪敢轻易把钱锁进养老金账户,一锁就是几十年呢?
针对这些问题,周燕芳代表提出了四点建议:
加强养老金融知识宣传,提升年轻人参与积极性。用接地气的方式告诉年轻人,养老金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未来生活的保障。
加大税收激励,差异化设计,引导长期参与。让低收入群体也能享受到税收优惠,同时提高中高收入群体的参与意愿。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提升养老金吸引力。让养老金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灵活取用的“活水”。
优化服务流程,降低选择门槛。让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便捷、专业的服务,让年轻人选择养老金产品时不再感到迷茫。
案例分享:
小王是个90后,原本对养老金不感兴趣。但在一次养老金融知识讲座中,他了解到养老金的长期增值效应和税收优惠政策,决定尝试参与。如今,他的养老金账户已经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生育帮版权文章
小李是个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她担心自己无法持续缴存养老金。但在了解到养老金的灵活取用政策后,她决定加入这个计划。如今,她的养老金账户已经成为她应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小金库”。
小张是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产品选择感到困惑。好在有金融机构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他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养老金产品,开始了自己的养老储备之旅。
总之,养老金,不仅是老年人的“救命稻草”,更是年轻人未来生活的“定海神针”。通过加强宣传、优化政策、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等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热情和信心。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