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处理及哺乳问题

2024-03-06 18:28:08 作者:sn_lsjx 134人浏览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生育帮版权文章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后4-7天开始出现的黄疸,通常在2-4周内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超过256.6-342.0μmol/L)。这些新生儿通常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溶血或贫血的症状。黄疸一般会持续3-4周,并在第二个月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可能持续到10周才完全消退。如果在黄疸期间停止母乳喂养3-4天,黄疸会明显减轻,胆红素水平会下降至少50%。然而,如果再次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次出现,而且即使出现,也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

关于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停止哺乳,专家表示,一般来说,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过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如果症状较轻,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如果症状较重,则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代替,待症状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无需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处理及哺乳问题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保证新生儿获得必需的营养,可以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方法。在黄疸严重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使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待新生儿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在此之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次停止母乳喂养。

总的来说,随着新生儿月龄的增长,黄疸通常会逐渐消退,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无需过于担心。如果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后没有减轻或反而加重,建议再次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或是否有其他疾病。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