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的心理专家刘慧娟提醒,随着开学季的临近,家长们的心情也变得喜忧参半。特别是一些家长为孩子厌学的问题而感到头疼。以轩轩为例,这位12岁的初一学生,一提到上学就会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有时甚至会导致大发脾气。最近,他晚上经常睡眠不好,学习兴趣不高,沉迷于手机。老师反馈他在上课时经常走神,不完成作业,还会偶尔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
轩轩的家长最初试图劝说他要努力学习,但效果不佳,后来甚至变成了责怪轩轩偷懒和逃避学习的心态。心理专科医生提醒,像轩轩这样的厌学现象并非个例,根据调查,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在新冠疫情之后,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那么,什么是厌学呢?厌学不仅是对学业的不积极,还包括一系列与厌学有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比如“学业倦怠”“学校倦怠”“逃学”“学校缺勤”“学校恐惧症”“学校焦虑”“学校拒绝”“拒绝上学行为”“学校出勤问题”等。在案例中,轩轩刚升初一,面临一个比较明显的环境和生活、学习等的改变,表现出不积极的学习态度,消极的情绪,以及逃避的行为等。
厌学并不仅仅表现在学业上,它还可能表现为多方面的行为,比如在学校恐惧和学校焦虑,逃学,缺勤,拒绝上学,以及能力抑制、社会退缩、品行紊乱、行为倒退等。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症状,必要时一定要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
对于厌学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调整关注点,不要只关注孩子在行为上的表现,忽视了厌学的认知和情绪特征,这两者恰恰是最重要的。其次,家长需要有耐心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适应环境。最后,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症状,家长应该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对厌学的错误观念、负性情绪和行为等。
以上内容出自朱柳丹,骆宏,胡治国(2022)的研究,研究名为《厌学相关的心理行为干预及综合治疗》,发表于《心理月刊》(05),218-221+231。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