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新生儿治疗方案大揭秘

2024-04-12 09:33:20 作者:sn_lsjx 122人浏览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新生儿。其中,大部分乙肝病毒感染呈慢性经过,可能长期不愈,成为慢性携带者或慢性肝炎,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此病与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据估计,全国约有1亿人口感染乙肝。那么,新生儿乙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以保肝治疗为主,供给充分的热量和维生素。禁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对于黄疸严重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强的松(2mg/kg/日)抗炎,以减轻胆管梗阻,通常用药4~8周,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一般病例可用中药清热、利湿、退黄,如茵陈蒿汤等。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治疗。肝炎患儿用药宜简不宜繁,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退黄治疗主要使用茵栀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胸腺素和白细胞介素。胸腺素通过影响cAMP而增强T细胞活化,广泛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白细胞介素是活化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与免疫效应细胞表面IL-2受体特异结合,刺激这些细胞增殖及诱生IFN-γ增强免疫反应。有报道部分患者HBeAg转阴。

抗病毒药物包括高价免疫球蛋白、干扰素(IFN)和拉米夫定(贺普汀)。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从人血清中提取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保护暴露人群。干扰素(IFN)是目前多采用IFN-α100万U皮下注射,连用1周后改为隔天1次,疗程3~6个月,抑制HBV的复制较肯定。干扰素(IFN-β)和IFN-γ抗HBV疗效不如干扰素α(IFN-α)。拉米夫定(贺普汀)作为新一代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主要能抑制HBV反转录酶的活性并与脱氧胞嘧啶核苷竞争结合于延伸中的DNA链,造成病毒DNA链的复制终止。临床资料显示它对乙肝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超螺旋型DNA,短期服用停药后易造成反跳。目前多主张二联或三联用药,如选用干扰素、胸腺素、乙肝疫苗三联用药。

重型肝炎是肝细胞发生大量坏死而陷入肝衰竭的过程,肝衰竭能否逆转取决于肝细胞存活的数量。治疗时,可以酌情每天或2~3天输注新鲜血浆、全血或人血白蛋白加强支持治疗。

生育帮版权文章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