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全面了解预防方法与症状

2024-04-14 09:27:46 作者:sn_lsjx 99人浏览
生育帮版权文章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因此,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非常必要。下面,我将回答一些网友常会问到的有关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的问题。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会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侵犯婴幼儿。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其中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发病季节主要在5月至7月。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的病变,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发烧,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能会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能导致死亡。

2、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些人?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手足口病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在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手足口病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患手足口病,尤其是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一旦感染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成人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5、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并非新的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于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6、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7、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8、患儿在家中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应遵照医嘱留家治疗。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贪睡等异常行为,一旦有上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向医生求诊。

9、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10、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11、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源生育帮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