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及护理

2024-05-12 09:09:45 作者:sn_lsjx 15人浏览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本文由snsnb.com提供 生育帮版权文章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会出现黄疸,通常在2~4周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能超过256.6~342.0μmol/L)。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影响婴儿的一般状况,也不会出现溶血或贫血。黄疸通常会持续3~4周,第二个月会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可能需要10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退。如果在黄疸期间停止喂母乳3~4天,黄疸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会下降≥50%。如果继续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也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20%~30%。这也是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本病的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能需要治疗。因此,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母乳性黄疸西医治疗方法如下:

1、继续母乳喂养: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以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长情况。

2、干预措施: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µ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µ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µ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7µmol/L(15mg/dl)时不需停母乳;257µmol/L(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342µmol/L(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支持疗法,同时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

4、酶诱导剂,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但最近仍有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256~427µmol/L(15~25mg/dl)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异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这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应注意合理处理。喂母乳的早产儿比喂配方奶的早产儿更易发生黄疸且黄疸延迟消退。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毒性。早产儿母乳性黄疸与胆红素神经毒性关系处于研究阶段,初步认为对于早产儿母乳性黄疸应相对积极,因为由于母乳性黄疸带来的神经毒性不应忽视。

此外,母乳性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

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此外,还有食疗法方剂,如下:

1、蝉蜕0.5g,绿豆5g。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3、冬瓜皮、玉米叶各3g。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话题:

最新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