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容易生气脾气暴躁怎么办 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2021-10-07 15:26:23 作者:享生活 272人浏览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孩子们的眼泪窝总是很浅,遇到不高兴的事,他们可以不顾场合地嚎啕大哭,虽然大哭是孩子的情感流露,但是在大人眼中,哭泣却被赋予了很多负面的象征意义,比如说软弱。孩子们的哭声会让父母瞬间陷入到厌烦的情绪氛围中,所以在孩子大哭时,一旁的父母常会不耐烦地说上一句“别哭了!”或许父母自以为是在安慰孩子,但是“别哭了”这句话通常只会让孩子更难过。小孩容易生气脾气暴躁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哭泣,聪明的家长不与孩子为难,“别哭了”只会让孩子哭得更严重

周末的时候,囡囡因为不想要去上钢琴班而大发脾气,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响彻楼道。虽然囡囡妈也很心疼女儿,但是她觉得自己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于是她一边对孩子大声说“你别哭了!”一边忙着给孩子收拾上课用的琴谱,就这样母女俩僵持不下。

过了一会儿后,邻居王阿姨过来敲门,囡囡妈很不好意思自家孩子的哭声打扰到对方,连忙向王阿姨道歉,不过王阿姨却笑着说,“父母有原则是对的,但是一句‘你别哭了’可是止不住孩子的哭声的!”

随后,王阿姨上前抱了抱执拗大哭的囡囡轻声安慰道,“阿姨知道你学琴很累,哭累了就休息会儿。我家女儿也学琴,不过虽然辛苦,但是她上台表演的样子可美了!像个小仙女似的!阿姨觉得等你把琴学会了肯定也会那么好看的!”

听到王阿姨这么说后,囡囡抽噎着停下了哭声,只听她很委屈地说道,“学琴太难了,我手指都疼了!”看到孩子的情绪有些平复,王阿姨接着说,“囡囡的手指又细又长,正好适合弹琴,别人家的孩子想弹还会被老师嫌弃手指不够长呢!”

在王阿姨的“一波神操作”后,孩子收起了哭声,对于学琴的事也没那么抵触了。而囡囡妈则对王阿姨佩服有加,“怪不得你女儿被你教育得那么好,对付孩子你真是太有一套了!”王阿姨笑着说道,“当父母也得懂共情,一句干巴巴的‘别哭了’,孩子是肯定不会买账的!”

当孩子哭泣时,父母的一句“别哭了”根本起不到安慰的效果

当父母对孩子说“别哭了”的时候,他们最想达到的目的是制止孩子的哭声。而事实上,孩子在大哭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情感上重视和安慰,显然“别哭了”的回应并不能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所以这句话除了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外,并不会起到安抚的效果。

大人口中的“别哭了”并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反倒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压制”。当孩子被眼前的负面情绪所困扰时,他们不具备自控的能力,于是便只能被动地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此时父母的那句“别哭了”显然有些“不近人情”、“强人所难”。

“别哭了”这句话中也夹杂了一些不耐烦的语气,父母对孩子缺乏想要了解的耐心,他们急于摆脱孩子哭闹所产生的焦灼。当孩子敏感地捕捉到这一点时,他们的内心会感受到更多的无助,不被父母所“关心”并且得不到想要的帮助,这自然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崩溃。

当孩子崩溃哭泣时,聪明的父母会选择如何应对?

当孩子在哭泣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情感上共情,当父母可以理解孩子所处的情绪困境时,他们才能够把安抚的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所以父母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远比“别哭了”更加容易得到孩子的回应。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并不一定要冷漠应对,保有原则地“安抚”也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边界分寸感。比如说,父母可以上前主动抱抱孩子,让这个“情绪上头”的小家伙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当然,安抚并不等于妥协,拥抱也不等于纵容。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拥有各种情绪感受的,所以孩子哭了并非就是不可包容的事。哭泣本身就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父母们不要对此如临大敌,适当地让孩子纾解情绪,这反倒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你想哭就哭吧,妈妈在一旁陪着你!”这样的话语也很温情。

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感知、接纳、控制情绪的时间,让孩子可以充满安全感地应对负面情绪的侵袭。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对孩子多一点包容,不要因为觉得“心烦”就剥夺孩子哭泣的权利,多一点共情更容易让孩子得到安抚。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