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nsnb.com提供
近10年来,糖尿病人已经意识到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根据统计,有50%的糖友血糖控制达标。
但是,专家指出新的糖友风险在于「心肾共病」,高达九成以上的糖友,都是心肾共病的高风险群。
因此,除了血糖以外,专家特别指出糖友的肾脏功能、心脏功能,也要像血糖一样受到控制。
针对国内近1.5万名糖友普查,结果指出,糖尿病自2000年至2014年间,第二型糖尿病整体粗死亡率下降16.8%、总住院率也降低21%。
其他并发症,像是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都有改善。
90%以上的糖友,可能具有心肾共病的风险虽然有50%糖友的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色素HbA1c7),然而,调查中却也发现96.65%的糖友,有合并至少一项的心肾病变风险因子。
心肾病变风险因子,包含高血压、高血脂、抽烟、肥胖、出现蛋白尿或是家族有心血管或慢性肾脏病史。
有56%的糖友并有高血压疾病、37%糖友出现蛋白尿,同时并有高血压与蛋白尿的糖友也达23%。
近乎每5位糖友中,可能就有1位同时并有高血压与尿蛋白。
从2000至2014年间,糖尿病心脏衰竭人数增加1.8倍、慢性肾脏病人数增加4倍,而慢性肾脏疾病如没有及早阻缓恶化,最终可能会演变成洗肾。
现今洗肾人口中,就有46.1%并有糖尿病。
糖尿病友注重血糖控制的同时,如何及早避免心肾并发风险,也将是未来糖尿病照护的重要课题。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也要及时注意高血压心肾病变症状,定期检测心肾风险因子,配合医师给予的治疗建议,积极照护。
本次调查中,也引用国外研究的风险计算公式,接受普查的糖友,平均10年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机率的为36.93%、5年发生心脏衰竭的风险机率为6.24%。
因此,需提醒糖友们不仅要控糖管理,也要预防其他器官病变!
糖尿病人怎么防「心肾共病」?医师教你掌握数字作指标糖尿病为国内十大死因之一,根据统计,约有200多万名糖尿病病友。
糖尿病观念不再停留在控糖达标、治疗合并症上。
糖尿病治疗除注意控糖时,也要评估心肾病变风险,及时选择具有心肾保护的药物。
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接受心肾病变险因子检测,及早做好更全面的心肾保护。
血糖监控3指标:监测饭前、饭后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饭前血糖目标:80~130mg/dl;
饭后2小时血糖目标:80~160mg/dl;
糖化血色素的目标:7%以下;
肾脏功能2指标:监测微蛋白尿、检测肾丝球过滤率(eGFR);
微蛋白尿:一般正常人小便中,白蛋白的流失量大约是每分钟5微克,如果每分钟超过20微克就是不正常,尿液试纸检测会出现一个「+」。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小便白蛋白流失量每分钟超过20微克。
但仍未超过200微克时(即潜伏肾病变期),倘若积极控制血糖,肾脏功能仍会恢复正常。
因此,糖尿病患最好每隔半年至1年,就检查一次小便白蛋白的流失量。
肾丝球过滤率(eGFR):这个数值可显示出肾脏的功能,正常的肾丝球过滤率为120ml/min,如果肾丝球过滤率小于15ml/min,为末期肾脏衰竭。
心衰预防3指标:早期控制三高,预防心衰竭合并症。
血压:120/80mmHg;血糖:同上方血糖控制目标一样;血胆固醇:200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