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猴痘疫情为何青少年死亡比例上升?多方发力防止传入中国

2024-08-19 15:34:17 作者:sn_lsj 248人浏览

文章来源生育帮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生育帮版权文章

8月16日,在瑞典发现非洲以外首例猴痘病例一天后,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将欧盟出现偶发该病例的风险级别从“低”提高到“中等”。同日,法国总理加布里埃尔·阿塔尔宣布,法国卫生系统已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以应对猴痘疫情。

早在8月14日,世卫组织宣布,由于非洲多国的猴痘疫情不断升级,发布最高级别警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警告称新一波疫情最终可能会再次跨越国界蔓延至全球。

据了解,这是世卫组织两年多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报。此前一次从2022年7月持续到2023年5月,那次疫情影响了116个国家的近10万人,主要感染人群是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

猴痘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何世卫组织会发出公共卫生事件最高级别警报?新一波猴痘疫情为何青少年死亡比例上升?又该怎样预防?一文读懂↓↓↓

世卫组织为何就猴痘疫情再次发出最高级别警报?

今年年初以来,非洲大陆出现新一波猴痘疫情,仅刚果(金)就已报告了1.56万例猴痘病例和537例死亡病例,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字。今年5月,科学家在该国东部发现了一种被称为Ib型分支的猴痘新毒株,初步研究发现新毒株似乎更容易通过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且大多数感染者是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世卫组织称,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去年在刚果(金)出现并迅速传播,已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这是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派派君查阅资料发现:自2007年颁布管理全球卫生应急措施的《国际卫生条例》以来,世卫组织此前共计宣布了七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PHEIC),分别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的寨卡疫情,2018年开始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及2022年的猴痘疫情。

非洲疾控中心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非洲至少有16个国家受到猴痘疫情影响;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

新一波猴痘疫情为何青少年死亡比例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波猴痘疫情与两年前的首波猴痘疫情不同,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对于这一新趋势,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贾萨雷维奇(Tarik Jašarević)表示,正在刚果(金)暴发的猴痘疫情中15岁以下儿童受影响最大,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与成年人和老年人相比,他们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猴痘与天花属于同一种种属病毒)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他们在拥挤的环境中与可能患病的家庭成员有密切接触。

“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发达。虽然这些因素促使其易感,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理解为什么儿童在刚果(金)受到如此不成比例的影响。”贾萨雷维奇表示,世卫组织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在家庭和社区的传播情况。

猴痘是什么病?打牛痘疫苗有用吗?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既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也可以人际传播。早在1958年,猴痘病毒就在非洲食蟹猴群中暴发脓疱疹时发现。猴痘与痘病毒的牛痘-天花亚组密切相关,有包膜,也是双链DNA病毒。

事实上,猴痘第一次被世人所熟知是2022年5月,当时这一病毒发生在从未流行的英国,并于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四千余例确诊病例。

由于猴痘是天花的近亲,因此其症状类似于过去的天花。感染者以往较为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皮疹。全身症状以发烧、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和剧烈虚弱为特征;而皮疹的形态非常具有特征性,皮疹的形态从斑疹依次发展为丘疹、水疱、脓疱和干燥脱落的结痂,严重情况下会合并病变,直到大部分皮肤脱落。

与HIV病毒有所不同,猴痘病毒是可以消除的,一旦感染者痊愈,就不会是传染源,且感染者自身会有抗体。正因此无论2022年还是今年,国外猴痘感染者人数自春天攀升直至夏天呈现高峰。

目前针对猴痘目前临床没有特效药,牛痘疫苗(天花疫苗)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但并不能完全预防猴痘,疫苗接种可能会减少感染的严重性,但仍需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应对警报我们怎么做?如何防患未然?

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普通人群该怎么做才能防患未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教授表示,尽管猴痘疫情被列为全球最高警报,但市民保持冷静和理性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卫生勤洗手,使用消毒液,避免接触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

2.如果出现类似猴痘的症状,如发热、皮疹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3.减少不必要的旅行:尤其是前往疫情高发地区的旅行。

4.保持信息更新,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指导,避免轻信谣言。

5.市民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后的任何疾病,都应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前往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患病动物及其尸体(包括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灌木肉)。时刻提醒使用肥皂、水或酒精类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尽管猴痘“来势汹汹”,专家最后表示,虽然疫情引起了全球关注,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多数人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没有必要过度担忧。

多方发力防止猴痘传入我国

我国曾出现本土猴痘病例骤增的情况。2023年6月,我国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6月至8月这三个月内,本土猴痘确诊病例累计超过千例。2023年9月20日起,猴痘被纳入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特别是性接触传播。人际传播能力相对较弱。基于目前的防控措施和国内的疫情监测情况,中国内地再次出现2023年感染数快速增加的可能性较低。

8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提醒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猴痘防控方案》指出,各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加强与海关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信息共享,及时发现与处置猴痘疫情,落实猴痘病例发现、疫情报告、诊疗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