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 假期类型 | 定义 |
|---|---|
| 陪护假 | 指员工因直系亲属(通常是父母、配偶或子女)患病、生育或需要特殊照顾时,依法享有的带薪休假权利,主要用于陪伴和照料家人。 |
| 探亲假 | 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员工,按照国家或企业规定,定期享有回家探望亲属的带薪休假,旨在缓解长期分居带来的家庭情感需求。 |
核心区别提示: 陪护假侧重于 突发或短期家庭护理需求 ,而探亲假则针对 长期分居的定期团聚 。
| 对比维度 | 陪护假 | 探亲假 |
|---|---|---|
| 法律依据 |
• 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如《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
• 部分省份卫生健康部门规定 |
•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
• 部分央企/国企内部补充规定 |
| 适用亲属范围 |
• 主要:配偶、父母、子女
• 部分地区扩展至祖父母/外祖父母 |
• 配偶(需双方分居)
• 父母(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
| 触发条件 |
• 直系亲属患病住院
• 产妇分娩 • 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情况 |
• 与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
• 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 |
| 假期时长 |
• 通常3-20天不等(各地差异大)
• 江苏:独生子女15天,非独生子女10天 • 安徽:20天(父母住院) |
•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每4年1次,20天
• 探望配偶:每年1次,30天 •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每年1次,20天 |
| 薪资待遇 | • 全额带薪(按正常出勤计发工资) | • 全额带薪(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
| 地域限制 |
• 无明确居住地要求
• 以亲属实际需求为准 |
• 严格限定"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
• 通常指交通往返需超过1天 |
| 使用频率 |
• 按实际需求申请(无固定周期)
• 部分地区设年度上限 |
• 固定周期(如每4年/每年)
• 需提前规划安排 |
重要提醒: 探亲假在 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的执行率不足30%,建议员工入职时务必确认公司规章制度。
| 场景 | 是否允许叠加 | 操作要点 |
|---|---|---|
| 陪护假与探亲假时间重叠 | ❌ 一般不可同时享受 | 需选择优先使用更紧急的假期类型 |
| 不同亲属需求的假期 | ✅ 可能允许组合 | 例如:陪护父母(陪护假)+ 探望配偶(探亲假) |
| 跨年度假期规划 | ⚠️ 需注意时效性 | 探亲假有4年周期限制,陪护假通常当年有效 |
企业审批逻辑: HR通常会审核 亲属关系证明+实际需求合理性 ,建议提前沟通并提供完整材料(如病历、车票预订记录等)。
| 步骤 | 操作要点 |
|---|---|
| 1. 材料准备 |
• 陪护假:
- 亲属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 医院诊断证明/住院通知单 - 关系证明(如出生证/结婚证) • 探亲假: - 户口本/居住证明 - 交通票据(证明无法公休团聚) - 单位出具的"未团聚"说明 |
| 2. 提前申请 |
• 陪护假:建议提前3-7个工作日
• 探亲假:至少提前1个月申报(国企通常要求年度计划) 注意: 急诊陪护可事后补批 |
| 3. 审批沟通 |
• 重点说明:
- 假期必要性(如病情紧急程度) - 工作交接安排 - 替代方案(如远程办公可能性) • 保留书面审批记录 |
| 4. 特殊情形处理 |
• 跨境探亲:需额外办理签证材料
• 多地分居: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亲属探望 • 证明不全:尝试通过单位工会协调 |
根据《劳动法》第45条,国家规定的探亲假权益受法律保护。若企业明确拒绝,可:
• 查阅劳动合同/员工手册中的福利条款
• 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需提供企业制度文本)
• 通过工会组织协商解决
解决方案:
• 组合使用年假(如陪护假10天+年假5天)
• 申请事假(可能影响全勤奖)
• 部分省份允许拆分多次使用(如安徽支持分次申请父母陪护假)
需提供:
• 往返交通班次时刻表(证明无直达或需中转超1天)
• 历史节假日未团聚记录
• 工作地与家庭住址的距离测算(通常>800公里视为困难)
合理利用陪护假和探亲假,不仅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更是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建议员工:
•
及时了解本地最新政策
(各省市规定常更新)
•
妥善保存相关证明材料
•
提前与上级和HR沟通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既能履行家庭责任,也能保持职业发展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