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常因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就诊,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和生命质量。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内异症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是内异症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点,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比增强MRI(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MRI新技术为内异症评估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一、内异症概述
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能随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反复周期性出血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在病理上,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反复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粘连,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这些特征是MRI诊断内异症的病理学基础。
内异症主要发生于盆腔,包括卵巢型、腹膜型和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以卵巢型最常见,称为卵巢内异症囊肿,因囊腔内可见暗褐色、黏稠性的陈旧性出血,状如巧克力,故又常称之为巧克力囊肿。
腹膜型内异症是指种植于盆腔腹膜和各脏器表面的异位内膜病灶;DIE是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浸润到盆腔腹膜下深度超过5 mm的内异症,发生率为5%-20%,常累及邻近重要脏器,是不孕和盆腔疼痛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二、MRI检查技术
MRI检查前应进行呼吸训练和肠道准备,包括检查前4-8 h禁食、检查前清洁灌肠和应用抗平滑肌痉挛的药物(如胰高血糖素等),这样可以降低肠管蠕动产生的运动伪影。
此外,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也很重要,既能纠正子宫前倾的角度,又可以向上推移肠管,有利于发现膀胱内病灶和更好地显示盆腔解剖结构;但是膀胱过度充盈会刺激膀胱肌肉收缩而产生伪影,因此,MRI检查时要避免这种状态。另一些学者认为,在阴道和直肠内放置超声凝胶有利于显示病灶。
常规成像序列包括:横轴位、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image,T1WI)和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image,T2WI),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冠状位和子宫轴位像扫描。除了这些基本成像序列外,MRI脂肪抑制成像能够更好地区分囊性病变中的脂肪成分和出血,提高小异位病灶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