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可以改善子宫收缩,控制出血。如果发现子宫和胎盘卒中,在积极治疗如注射宫缩和按摩后,可以改善宫缩和控制出血。
1.正确电击
患者入院时,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尽快改善病情。输血一定要及时,尽量多给新鲜血液,既能补充血容量,又能补充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危及母婴安全。母婴预后与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在胎儿娩出前,胎盘可能继续剥离,难以控制出血。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一旦确诊,必须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取决于分娩的严重程度、早期剥离、胎儿宫内情况、宫口张开度等。
(1)经阴道分娩: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出血占优势,宫口较宽。如果估计产妇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分娩,可经阴道分娩,先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体积。破膜后用腹带包裹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继续剥离,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配合静脉注射催产素,缩短产程。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胎心率的变化。有条件的可以用胎儿电子监护仪进行监护,可以早期发现宫缩和胎心的异常情况。
(2)剖宫产:胎盘早剥严重,尤其是对不能短时间分娩的初产妇;胎盘早剥虽然轻微,但有胎儿窘迫迹象,需要抢救胎儿;严重胎盘早剥,胎儿死亡,产妇病情恶化,处于危险中,不能立即分娩;破膜引产后产程无进展应及时剖宫产。术中取出胎儿和胎盘后,子宫体应注射收缩剂,并及时按摩子宫,一般可使子宫收缩良好,控制出血。如果发现子宫和胎盘卒中,在积极治疗如注射宫缩和按摩后,可以改善宫缩和控制出血。如果子宫仍不收缩,出血过多,血液未凝固,出血无法控制,则应在输入新血的同时进行子宫切除术。
3.预防产后出血
胎盘早剥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应及时应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子宫收缩药物,并对子宫进行按摩。如果各种措施控制不了出血,子宫收缩不好,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在大出血且无凝块的情况下,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
4.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
(1)输入新鲜血液: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液是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的有效措施。血液储存超过4小时,血小板功能被破坏,效果差。为了纠正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有条件地输送血小板浓缩物。
(2)输纤维蛋白原:如果血中纤维蛋白原偏低,伴有活动性出血,且血液未凝固,新输血后效果不好,可输3克纤维蛋白原,溶于100毫升注射用水静脉滴注。通常3~6g纤维蛋白原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每4g纤维蛋白原可使血纤维蛋白原增加1g/L..
(3)新鲜血浆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疗效仅次于新鲜血液。虽然缺乏红细胞,但含有凝血因子。一般来说,新鲜冰冻血浆1L含有3g的纤维蛋白原,可将ⅴ和ⅷ因子提高到最低有效水平。因此,当不能及时获得新血液时,可以采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应急措施。
(4)肝素:肝素抗凝作用强,适用于DIC高凝期和不能直接解除病因者。胎盘早剥患者DIC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终止妊娠,以中断凝血活酶继续进入血液。对于凝血障碍的活动性出血期,应用肝素会加重出血,因此一般不提倡肝素治疗。
(5)抗纤维化溶剂:6-氨基己酸能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如果仍有进行性血管内凝血,则可加重血管内凝血,不宜使用。如果病因已清除,DIC处于纤溶亢进阶段,出血未停止时可使用。如6-氨基己酸4~6g,环孢素0.25~0.5g或对羧基苄胺0.1~0.2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
5.预防肾衰竭
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尿量。如果每小时尿量小于30毫升,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当小于17ml或无尿时,应考虑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20%甘露醇250ml可用于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速尿40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一般1~2天即可恢复。治疗后短时间内尿量未增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明显升高,CO2结合能力下降,说明肾功能衰竭严重,出现尿毒症。此时应进行透析治疗,以挽救产妇生命。
生育帮版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