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帮版权文章
下面的故事
我们只讲述
并无意评价其中的“风土民情”
我们希望
医学能将技术转化为关照
为那些仍在“风俗”中焦灼的人
点一盏灯
第一个故事
“试管婴儿不算自己亲生的”
5月10号一大早,韶山小刘姑娘的母亲再次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送红鸡蛋。
外孙满月时,她已经提着红鸡蛋来过一次。因为科室搬迁调整,她没能如愿见到给女儿做试管婴儿的医生护士。红鸡蛋又拿了回去。
如今外孙快2岁了,一家人念念不忘要再来医院送红鸡蛋,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科室黄向红主任和成小燕护士长。
而这份喜悦迟到了将近5年。
小刘姑娘结婚4年,迟迟不孕,备受议论。2016年元月,慕名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求子的她成功受孕。但村里有人说:“试管婴儿是‘人工做的’,不算自己亲生的。”
后来孩子出生了,村里人都说:“像爸爸也像妈妈,越长越像,是亲生的!”
第二个故事
“过年我给亲人敬酒,他们不喝”
5月10日一大早赶来的还有一家三口,孩子5个月大了,从贵州凯里千里夜奔来湘潭道谢,他们说“一定要带孩子回家看看”。
曾经四处求子数载不得,他们辗转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
为什么这么执着?在老家,因为没有孩子,“吃年夜饭,我给亲朋好友敬酒,他们不喝。”
女方身体情况尤为不好,从慢慢调理开始,到最终受孕成功,她在医院一住就是一年多。“我什么都不懂,我相信而且只能相信医生。”
她还说,等杜鹃花开了,一定要请生殖与遗传中心的亲人到凯里去看看。
第三个故事
“我带妈妈来做试管婴儿”
有生以来,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女儿带着妈妈来做试管婴儿,原因是爸爸在老家没地位。
接下来,面对医生坐下的却是这位母亲。
“我带妈妈来做试管婴儿。”女儿说,“本来家里有个弟弟,不幸早夭,爸爸没了儿子,在老家总是受人嘲笑,毫无地位和尊严。”
遗憾的是,经过专家的评估,这位求子若渴的母亲并不适合再次怀孕。
说点什么
送鸡蛋和千里夜奔的中国式“亲情”
中国最质朴、最感人的人情故事,就在那几十个红鸡蛋和千里夜奔的道谢里。
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一书中说过:“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
不管求子的人是百里之行还是千里之行,在生殖与遗传中心团队看来,他们都是为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完整的家。
对于很多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成功怀孕生子的人而言,这里是他乡的另一个家。
世界再大,一定要带着孩子“回家看看”,是他们的心结,不能割舍。
任凭这个世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亲情”总是中国人一脉相承的信仰。红鸡蛋和远道而来的一声感谢,就是这份“亲情”的见证。
这一幕幕故事,与价值无关,与路程无关,与主角无关,其中的质朴情感却扎扎实实烙印在我们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