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nsnb.com提供
黄体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包括卵泡发育不良、排卵高峰期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以及黄体生成素排卵高峰期后脉搏低下的缺陷。它发生在所有年龄段的绝经前妇女,可由促排卵治疗、或早产引发。
I. 主要原因
1. 卵泡发育不良:黄体是指排卵后卵泡颗粒细胞演变为黄体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演变为黄体卵泡膜细胞。当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或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时,卵泡就会发育不良,颗粒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由发育不良的卵泡产生的黄体质量也很差,其分泌孕酮的能力也降低。
2. 黄体功能不良。黄体的形成和维持与LH有关。当LH峰值和黄体期的LH分泌减少时,就会出现黄体功能不全。此外,即使LH峰值和LH分泌正常,如果卵泡发育不良也会发生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功能不全体现在两个方面:黄体的内分泌功能低下,分泌的孕酮较少;黄体存活时间缩短,正常的黄体存活时间为12-16天,而黄体功能不全则≤11天。
3.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差:黄体功能不全时孕酮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分泌反应差,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滞后于应有的组织学变化2天以上。当子宫内膜出现孕酮抵抗时,虽然孕酮水平正常,但由于子宫内膜对孕酮的反应较差,也会出现内膜分泌反应差。
4. 甲状腺紊乱。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可反馈性地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黄体功能不全。
5. 子宫内膜细胞孕酮受体异常,子宫内膜细胞PR异常与对黄体分泌的激素反应性低有关,即使黄体功能正常,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II. 诱发因素
1. 促排卵治疗,如体外受精治疗、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等,可诱发本病。
2. 以前有先兆子痫或早产史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异常的子宫出血,调节月经,促进排卵和补充黄体。目前的治疗只针对黄体功能不全,如果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较差,则没有有效的治疗。
一般治疗
止血治疗。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的育龄妇女,首先应排除妊娠合并流产或血液学疾病,做尿HCG或血β-HCG检查和血细胞分析。在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明确之前,不建议给予任何激素类药物来止血。
排卵期偶尔的少量出血通常不需要治疗,出血可能自行停止。对于频繁排卵期出血的患者,可以从月经第10天开始每天口服戊酸雌二醇,在出血停止后3天停止。如果这样做没有效果,可以使用避孕药来调整月经周期。
病因治疗
1. 溴隐亭治疗适用于黄体功能不全合并HPRL(高乳酸血症)的患者。溴隐亭口服,直到月经来潮或期望值确定为止。
2. 避孕药,适用于卵巢高雄激素血症合并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月经第1-5天开始服用Dareng-35、Eusyn或其他避孕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