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北京商报》报道 "试管婴儿的保险:不是人人都能投保,最低3700元就能投,如果有保险,你愿意再试吗 "引发了求子夫妻对试管婴儿保险的热议。文章《试管婴儿的保险:不是每个人都能投保,最低3700元即可投保,如果有保险,你愿意再试试吗?
但也有夫妻感慨:保险只补偿移植失败,但试管婴儿的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可选择的模式不多,选择空间太小;胚胎移植这一步已经花了十几万,五六万的保险还不够;40岁以后就不能买了,很可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成功率低、费用昂贵仍然是试管婴儿不可回避的痛,而人们对辅助生殖服务的需求却很高。然而,市场上的试管婴儿保险一般只针对40岁以下的女性,服务对象保守,覆盖面窄,赔付金额有限。国家卫计委明确表示,辅助生殖技术将按程序纳入医保,作为基本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商业保险还要摆脱多少限制才能在这个风口上起飞?
"试管婴儿的整个过程非常'委屈',每次都要花上几万块钱。" 为了实现成为母亲和父亲的愿望,许多家庭仍然坚持不懈。
根据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协会公布的数据,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从20年前的2.5%-3%攀升至近年来的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但试管婴儿的费用,动辄几万或几十万美元,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缓解部分人口压力的手段之一。近日,国家卫计委明确释放出将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的信号。根据17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适当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逐步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随着今后辅助生殖技术项目逐步纳入医保,将促进辅助生殖需求侧的释放。根据开源证券研究所的预测,预计到2023年,辅助生殖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来看有望超过1000亿元。
随着辅助生殖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试管婴儿保险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一些敏锐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辅助生殖的专项保险,主要是在医保还没有覆盖的情况下,覆盖胚胎移植失败的试管婴儿保险。例如,泰康在线在2016年发布了 "好孕试管婴儿保险"。此外,人保财险、渤海保险、平安产险等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试管婴儿保险。
然而,试管婴儿保险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只有几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一些零星的产品,选择空间不大。而且,很多试管婴儿保险与整个辅助生殖服务绑定,而不是作为主要产品单独销售。
发展试管婴儿保险的困难是什么,为什么产品少,参与的保险公司也少?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说,发展试管婴儿保险的困难在于历史数据量小。根据卫计委的数据,近年来中国每年有30万名婴儿通过辅助生殖出生,其中使用试管婴儿出生的婴儿更少,而保险公司掌握的相关数据更少。而且,试管婴儿怀孕本身的成功率是40%-50%。按照3次试管婴儿失败的简单计算,这意味着近10%的被保险人会有索赔。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就更大了。而且由于损失率较高,成本较高,他们可能面临市场需求有限的窘境。
不仅产品种类少,而且试管婴儿保险的覆盖面也需要扩大。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试管婴儿商业保险主要是针对胚胎移植这一步,而对于排卵、取卵、取精、受精、保胎等环节,保险几乎处于 "真空 "状态。
此外,一家三甲医院产科的医务工作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大多数试管婴儿保险将40岁以上的高龄女性排除在保险范围之外,这限制了许多因年龄因素需要做试管婴儿的高龄女性参保。在 "三孩 "政策开放后,越来越多的高龄女性希望通过试管婴儿生孩子,她们是最昂贵的第三代试管婴儿的主要需求。
面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潜在市场,保险公司为何 "不为所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忠表示,由于试管婴儿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与胚胎质量和女性身体状况有较大关系,往往是那些有过多次失败经历的消费者更愿意投保,逆向选择比较严重。保险公司在操作此类保险产品时,在风险控制和定价方面难度较大。
事实上,试管婴儿保险的目标定位保守,保障范围小,正是保险公司的盈利考虑。因为试管婴儿保险是典型的低频高价的医疗项目,如果前期风险控制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出现承保亏损。
2021年6月,某知名财险公司透露,公司的试管婴儿保险暂时还是亏损的,需要等待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保险池的进一步扩大。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现在 "三孩 "政策已经放开,试管婴儿保险能否实现承保盈利?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部分保险公司,但尚未得到正面回应。
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政策 "加码 "后,对商业保险市场有何影响?泰康在线负责人表示,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辅助生殖领域的意愿强烈,需要做好生育费用的社保报销工作,进一步缓解患者自费压力。
如果保险公司能设计出保障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赔付率更高的险种,不仅能缓解患者的自付压力,促进辅助生殖市场的扩大,还能反过来带动相关保险市场的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形势,保险公司应如何深度参与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保险市场?在李文忠看来,在国家鼓励生育、支持采用辅助生殖技术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应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一过程中的风险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和设计相关保险产品,积累相关数据,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当精子和卵子在子宫内相遇时,自然界的生命孕育就开始了。而试管婴儿则是将精子和卵子从体内取出,在试管中培育成受精卵,然后再送回子宫。整个试管婴儿过程复杂,周期长,还可能遇到各种情况,那么如何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呢?据李文忠介绍,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都是以被保险人多次接受胚胎移植后不能实现临床妊娠为条件。但实际上,很多胚胎移植即使在临床妊娠阳性后也不一定能成功分娩,这意味着胚胎植入后存在很大的失败风险。另外,对于需要使用精子库生孩子的夫妇来说,所生孩子的遗传性疾病是难以预见和控制的,符合可保风险的条件。因此,适当放宽对被保险人的限制或开发新的产品来满足上述风险保障的需要是合理和必要的。
针对试管婴儿保险承保的年龄限制为40岁,李克强指出,近年来,国家为鼓励生育放开了 "二孩"、"三孩 "政策,会有很多 "75后"、"80后 "的人。"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很多人需要接受试管婴儿辅助生育技术才能受孕和生育,所以保险公司可以适当放宽被保险人的年龄范围,这有利于此类保险产品的销售推广。
其实,整个试管婴儿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求医过程,保险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手段,是否有望覆盖整个试管婴儿医疗费用?杨泽云表示,目前试管婴儿保险主要覆盖试管婴儿失败的费用损失,而试管婴儿成功的医疗费用并不低,辅助生殖治疗费用的保险更有市场需求。但考虑到保险射幸的要求(保险公司对是否赔付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道德风险,有必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投保时间点和保障期限。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