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血型不合
母子血型不相容可导致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母亲和胎儿之间的Rh血型不相容和ABO血型不相容是导致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如果胎儿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母亲没有的血型抗原,进入母亲体内的胎儿红细胞会使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对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发生溶血现象。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相容一般有三种临床表现。
1.黄疸: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黄疸出现较早。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明显发黄,病情迅速加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有40%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50%发生在24-48小时内,10%可能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后。除了早期出现新生儿黄疸外,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
2. 贫血。在新生儿黄疸发病时和黄疸消退后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这主要是由于溶血过程中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Rh溶血可出现严重贫血,并伴有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ABO溶血者中约1/3有贫血。(3)胎儿水肿多见于严重的Rh溶血,表现为出生时全身水肿、面色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力衰竭和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例可危及生命。
3、核黄疸: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进而导致核黄疸。可表现为延迟性运动障碍、智力和运动发育障碍、听力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
母儿血型不合如何治疗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的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根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不同光疗标准确定光疗标准。对于高胆红素血症,应积极采取光疗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持续监测血清胆红素,光疗无效时应改用血液治疗。
2、药物治疗:(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2)白蛋白可增加游离胆红素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标准时根据不同胎龄和不同日龄需要进行换血治疗,只有个别ABO严重溶血的病例才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4、纠正贫血。早期重度贫血常有高血清胆红素,需要换血和输血。晚期轻度贫血可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但如果贫血严重并伴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或体重不增加,则应输适量的血液。所输的血型应不含可导致发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5。其他。防止低血糖、低钙血症、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母儿血型不容如何预防
1. 新生儿ABO溶血性疾病。早期监测胆红素,符合光疗标准时及时进行光疗。2. 新生儿Rh溶血性疾病。目前仅限于RhD抗原。在Rh阳性婴儿分娩后72小时内接受一剂肌肉注射Rh免疫球蛋白(RhDIgG),以防止下一个孩子发生Rh溶血。
母儿血型不容的注意事项
在母婴血型不相容的情况下,轻微的病例可以足月分娩。但是,新生儿可能出现贫血、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或早期黄疸,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增加。这种胆红素可以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引起核黄素,影响智力发育和神经功能,也被称为 "核黄素"。
凡是可能存在母子血型不合的人,应积极配合医生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监测,以阻断和减少其危害。母体和胎儿血型不相容。母体和胎儿的血型不相容,在这种情况下,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引起各种变化,如引起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
(1) ABO血型不相容。母亲的血型是O型,丈夫的血型是A型、B型或AB型,当胎儿的血型是A型或B型时,就是ABO母子血型不相容,这在中国比较常见。但这种血型不合的情况不太严重,新生儿很少出现黄疸,所以危害较小。
(2) 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如果孕妇是Rh阴性,其丈夫是Rh阳性,而胎儿是Rh阳性血型,就会发生Rh血型不合。
在中国,只有0.34%的汉族人是Rh阴性,这种血型不合的情况较少发生;4.9%的维吾尔族人是Rh阴性,所以Rh血型不合的问题在维吾尔族人居住的地区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