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我国资料显示,UC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CD为18-35岁;相当多的IBD患者由于担心疾病、药物等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而主动放弃生育,也有很多的患者由于妊娠期间停用药物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等不良结局。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患者问“这个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我刚结婚还没有孩子呢,这会不会影响怀孕”、“怀孕会不会加重疾病”、“怀孕期间能不能继续吃药”、“这个病对哺乳有影响么”等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大家不必惊慌,将对妊娠前、孕期、分娩、哺乳几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1.IBD患者是可以生育的,缓解期IBD患者生育能力及妊娠风险与正常人大致相同,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妇女IBD复发率相似。
活动期患者生育力有所下降,这主要与服用药物、营养状况、疾病活动等有关。柳氮磺胺吡啶可逆性影响精子的数目、运动和形态,甲氨蝶呤使精液可逆性减少。活动期IBD患者妊娠风险高于正常人群,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死胎风险。
2.建议有妊娠意愿的患者提前半年进行妊娠前评估,调整药物应用。
首先需要评估疾病活动度。应用5-ASA的患者,建议调整为不含DBP的5-ASA药物;至少在受孕前3-6个月停用甲氨蝶呤,至少受孕前6个月停用沙利度胺,在应用上述药物期间怀孕,应立即停用并转诊至妇产科就诊;活动性或复杂性IBD的妊娠女性,推荐其就诊于妇产科,最好就诊于具有高危产科经验的医生。
3.应用孕期低风险药物维持疾病缓解以防复发,孕期疾病复发应积极处理避免延误,妊娠期IBD患者出现并发症,推荐急诊手术治疗,不应单纯考虑妊娠而推迟手术。
IBD患者妊娠期禁用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会影响叶酸吸收,因此,IBD妊娠患者服用柳氮磺吡啶时需每日补充叶酸。不含DBP的5-ASA药物可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中重度IBD获益高于药物潜在危害,应尽可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关于硫唑嘌呤的安全性尚存在争议。抗TNF药物妊娠中晚期可通过胎盘,因此复发风险低的患者建议用至孕22-24周,停药不能维持缓解者必要时用至孕30-32周,分娩后立刻重新应用。
4.分娩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
无并发症者选择分娩方式同一般人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后的UC患者经阴道分娩会损伤肛门括约肌,影响储袋功能。CD患者避免会阴侧切,肛周活动病变CD患者避免阴道分娩。
5.哺乳期应尽可能应用对胎儿低风险的药物。
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硫嘌呤类药物及抗TNF药物均为低风险药物,可考虑使用。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