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入夏,儿科门诊小儿细菌性痢疾患儿已有明显增多趋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近年来儿童菌痢的特点有关.
1.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就越不典型.开始多为水样便,常常伴有呕吐,以后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减少,变黏,出现黏液便等,反复发病的患儿还会出现脱肛的现象,如果不做大便化验很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家长就诊前最好留一点大便,在2个小时内拿到医院检查.
4.容易演变为慢性菌痢.一般菌痢病程如果超过两个月即可诊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因为长期腹泻,必然影响食物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5.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症状.小儿肠壁较成人薄,但血管丰富,一旦肠道感染,更易导致脱水和毒素的吸收,发生高热、惊厥、神志障碍,甚至是中毒性菌痢而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儿童菌痢要早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6.孩子服药困难,常常不能坚持足够的疗程.许多对成人疗效不错的药物,如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如氟哌酸)以及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药物都不适合儿童使用.第三代头孢(如菌必治)静点效果不错,但常常因为静脉输液带来的恐惧而遭到患儿和家长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