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室内开窗通风.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多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以锻炼幼儿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减少患病.还可以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所以及时增减衣服十分必要,一味地“捂”并不可取.
4.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平衡膳食.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
6.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7.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8.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必须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戴口罩.不要去患了传染病的儿童家串门.一旦孩子患了传染病,就应隔离,不要去
幼儿园及公共场所,以免传染其他人.
9.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10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