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是指宝宝吃奶后奶水从口中急速涌出到口腔外,也称呕吐,婴儿呕吐时则带着痛苦的表情,呕吐物经常从胃中冲出来。在呕吐之前也往往可以见到婴儿烦躁不安。
新生儿呕吐发生的主要原因:
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疾病原因比较多,如喂养不当、胃粘膜受刺激、胃肠道功能失调、肠道内外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胃肠道发育畸形等,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呕吐。
有些疾病,如胃穿孔、迷走血管压迫食管、环形胰腺、消化道重复症、嵌顿疝、肠套叠、阑尾炎等,也可以引起呕吐。
新生儿呕吐—危害
1、频繁、剧烈的呕吐,可造成大量消化液的丢失。新生儿对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机能差,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2、新生儿的咽喉反射机能较差,出现呕吐时甚至可以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应注意是否有其它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胎便排出延迟、便秘、便血等,有无全身症状,如精神状态、食欲、生长发育、发热、哭闹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则很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4、较长时间的呕吐可以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小儿推拿对新生儿呕吐,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较满意,非常适宜在家长中推广。
新生儿呕吐仅仅表现为呕吐胃内容物,多数为刚近进食的乳汁,也可以是未消化的奶块,多发生在吃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呕吐物的量可以是少量的,也可以是全部胃内容物,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这种情况多数患儿经过数次推拿治疗都可以使症状明显减轻。
新生儿呕吐为呕吐胃内容物,但在发生呕吐的同时还伴有不欲吃奶,嗜睡,大便不通,哭闹,甚至发热等其他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表示此新生儿出现的呕吐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用推拿来解决呕吐的问题。
推拿选穴
清胃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补脾经200次;推下天柱骨5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揉中脘50次。
1、胃经位置: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
操作方法: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胃经。
功用:清胃经:和胃降逆,泻胃火。
2、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3、脾经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4、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向下直推称推下天柱骨,用刮法向下刮称刮天柱骨。
功用:降逆止呕。
5、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简便定位:先找到外膝眼,屈膝,膝盖下面两侧凹陷中,内陷中为内膝眼,外陷中为外膝眼。外膝眼下3寸、胫骨嵴外侧约一横指处为足三里。
操作方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称“按揉足三里”。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6、中脘位置:前正中线脐上4寸。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大鱼际揉称揉中脘。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