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这样的病人:一串咳嗽或是放声大笑,就会笑出尿液来,半夜起床小便,刚一坐起,就禁不住尿到了裤子上;生怕在公共场所控制不住小便,外出前只好垫上卫生巾或尿不湿……
放声大笑会漏尿要追溯到分娩时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最多发。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骨盆和下肢之前,只有盆底肌、韧带等支持结构。盆底肌等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剖宫产妈妈需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怀孕时,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也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分娩后,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有时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可能要到几十年后才反映出来,所以,顺产和剖宫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评估。
产后盆底训练,预防25年后的病
国外做过统计,有1/3的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盆底松弛,并导致排尿异常。虽然这时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很多人想不到,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常规盆底肌肉功能检查及训练,是为了防止25年后的尿失禁!
盆底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如果已经过了产后的黄金训练时期也不用急,现在逐步锻炼起来也能促进盆底肌的相当程度的康复。
原来这样,做了妈妈之后真“不易”,妈妈都是伟大的!不用担心,医院可为您私人定制产后康复,为您的美丽推波助澜,小编在母亲节这一天把这个消息告诉您,就作为母亲节小福利吧!不用解,可以心里小感动一下下。嘿,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