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胀的原因
产后乳房肿胀是由于乳房内血液、体液、乳汁堆积而成,是产褥期的常见问题之一,多在产后2~5d发生。产妇刚分娩的几天内,乳房受体内激素分泌变化的影响,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乳腺小叶开始分泌乳汁。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妇乳汁分泌与新生儿的吸吮需求还未得到适应,从而造成乳汁郁积,乳房发生胀痛。
产后因素
产妇分娩后,会出现疲劳疼痛不适等个体化表现,此时乳房肿胀的重要因素是拒绝早吸吮。部分剖宫产患者产后由于疼痛、留置导尿管和体位因素等限制未给孩子哺乳。
自身因素
有的产妇认为自己的乳头扁平、凹陷,根本无法正常哺乳。有的产妇因乳头皲裂,婴儿吸吮时感到疼痛而畏惧哺乳。有的产妇认为哺乳后影响自身的乳房形态,拒绝哺乳。此时,乳汁不能及时排出,导致产后乳房肿胀。
家庭因素
在母乳喂养方面,有的家庭成员存在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认为产后头3天没奶,没有意识到婴儿早吸吮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给产妇热敷,甚至给产妇喝大量的鱼汤、骨头汤等,使用这些催奶措施导致乳房充血,乳汁淤滞,致使产后乳房肿胀。
产妇认知
产妇分娩后,认为乳房内还没有乳汁就没有给孩子喂养,错过了早期最佳吮吸的时间。有的婴儿吃了几口停顿了产妇就认为婴儿已经吃饱,因其吸吮时间较短,未有效的做到按需哺乳,均可致使产后乳房肿胀的出现。
产妇产后第2~3天时乳房开始充盈,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不能及时排出,乳汁分泌增多时就容易导致乳腺管阻塞。因此出现皮肤绷紧、局部有硬结、胀痛、怕触摸及沉重感、乳头变短等乳房表现,甚至有周身不适和发热等全身表现,影响哺乳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乳腺炎。
产后乳房胀痛的程度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将产后乳房胀痛的程度分为4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产妇可安静休息;2级产妇休息时勉强可以忍受;3级产妇疼痛难忍根本无法入睡。
乳房肿胀的程度
乳房肿胀分为3度:I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肿胀;II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肿胀;III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肿胀。
如何判断乳腺管是否通畅?
乳汁排出通畅:挤奶或吸奶时从乳腺管外口可射出大量乳汁,硬结消散;
部分通畅:挤奶或吸奶时可见乳汁射出或滴出,但硬结未完全消散;
不通畅:挤奶或吸奶时,部分乳腺管外口只能挤出少量乳汁。
如何判断乳量是否充足?
泌乳量多:哺乳后新生儿感到满足,且全部采用母乳喂养,仍有母乳剩余;
泌乳量中等:哺乳后新生儿基本感到满足,且全部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基本无剩余;
泌乳量少:哺乳后新生儿不满足,需要其他乳制品喂养。
如何预防产后乳胀?
分娩后及早开奶,保证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按需哺乳,频繁哺乳。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应做好乳房护理,及时排空乳房,防止乳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