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汤主任说,脑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对于患儿来说,既可以一得病就是脑炎,也可以因为感冒、腹泻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炎。以病毒性感冒为例,刚开始,病毒仅存在于淋巴系统内,然后侵入呼吸道,此时表现出的就是感冒症状,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和乏力,持续几天。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毒就会“渗透”到血液,随着血液的流动,病毒就有可能在大脑某处安家,发作成脑炎。脑炎早期症状可仅为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腹泻、呕吐等,类似感冒或胃肠炎。随着病情发展,患儿会出现高热、呕吐、嗜睡、兴奋、抽搐、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等表现。因为脑炎患儿早期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或胃肠炎,在就诊初期就按该诊断治疗,易错失治疗最佳时机,故感冒或胃肠炎患儿的家长要绷紧脑炎这根弦,若孩子症状超过三天,经过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若出现头痛、呕吐或精神行为异常,婴幼儿表现为不肯吃奶、烦躁、嗜睡,则更应高度警惕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排查。脑炎被误认为感冒个案一:明明是名酷爱足球运动的初三学生,踢完足球后,回家即用凉水冲头,然后疲劳、卧床睡觉,次日起床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当初没理会,心想不就是一点小感冒嘛。哪里知道几天后,他开始出现高热、头痛、说话言语不连贯、走路不稳等情况,家里人慌了,马上带着他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个案二:2岁阳阳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一周,又出现了腹泻,效果不明显,转到上级医院,阳阳虽然发着高烧,但精神状态异常好,大人都摁不住他,还发现阳阳在床上活动时易碰到墙壁、动作不协调,虽然小儿神经系统检查不合作,但有经验的医师高度怀疑脑炎,结果腰穿脑脊液检查证实阳阳患了脑炎,虽然治疗后阳阳的脑炎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治疗不及时,留下了一定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轻重差别很大。既有高热不退者,也有仅为低热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风、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医师可通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脑电图及CT或磁共振来诊断,尤其要注意腰椎穿刺(简称腰穿)。脑炎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病,只要及时确诊、正确治疗,也是一种较好治疗的疾病,多数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仅少数留有癫痫、视力或听力障碍、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后遗症,也有危及生命。如何及早发现脑炎呢?检查很重要。临床中,医师高度怀疑脑炎、要求给患儿做腰穿时,部分患儿家长顾虑重重、不愿意接受此检查,而倾向于做脑电图。实际上,腰穿是确诊脑炎的金标准。家长不愿意接受腰穿的原因是担心给患儿留下后遗症,比如担心会不会影响长个儿,长大后会不会成罗锅,会不会造成瘫痪等。实际上,腰穿虽然是有创检查,对患儿只会造成短期的影响,如出血、腰腿疼痛等,对患儿的长期发育没有任何影响,腰穿术后患儿应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因过早起床、脑压过低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发生。相反,如果家长坚持不给患儿做腰穿检查,耽误脑炎的确诊,将会留下终身遗憾。
此外,要注意几种小儿相对常见的特殊的“脑炎”。
(1)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此为夏秋季流行,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乙脑病情凶险,怎样预防乙脑呢?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及纱窗、挂蚊帐或点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玩耍或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乙脑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此脑炎也是临床上常见脑炎,占所有病毒性脑炎的20%以上,且病情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而且可伴随出血、坏死等。很多人会好奇,这病毒到底从哪里来的呢?有医学资料显示,90%的人都会感染到这种病毒,但只有20%的人被病毒入侵后,沿着神经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病引起病毒性脑炎;多达70%的人仅有病毒长期潜伏在体内,而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当人过度疲劳、淋雨、精神紧张、熬夜或炎热夏天空调下受凉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开始被激活而发病。(3)腮腺炎脑炎 此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合并症。患儿除腮腺肿痛外,逐渐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脑部可能受到损害。有的患儿在腮腺炎好转后才出现脑炎症状;有少数患儿始终无腮腺炎之症象,一开始即为脑炎之表现。
(4)感染后脑炎 此与病毒直接侵入脑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不同,为感染病毒或接种疫苗后,当时不出现脑炎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脑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感染病毒或接种疫苗后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常见的有麻疹、水痘和风疹后脑炎及接种狂犬病等疫苗引起的脑炎。
(5)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种传染病,绝大多数表现为小儿手足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A 组和EV71 型最多见。全年散发起病,而5-8 月份集中。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病情轻重不等,预后差别很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婴幼儿因免疫抗体水平低以及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病毒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故其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手足口病伴发病毒性脑炎时症状不典型,缺乏神经系统感染的特征性表现,婴幼儿多系统受累相对重于年长儿。早期发现、诊断、积极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的进展。
如果医生论断小儿得了脑炎,家长一定非常焦急,担心小儿有危险,是否有后遗症。因此,要积极防范脑炎发生或加重,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
(2)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3)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4)平时勿挑食、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
(5)一旦怀疑脑炎,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其恶化;
(6)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乙脑疫苗,防止相应传染病所致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