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手足口病多发 孩子嘴长水泡需要重视

2015-07-01 儿科疾病 348人浏览
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近日,家住天河区的刘女士发现5岁的儿子经常哭闹,流口水,还嚷着嘴疼。仔细一看,孩子口腔黏膜发红,嘴里有两个针尖大小的水泡,她立刻带孩子入院检查。医生发现孩子的嘴里长满了疱疹,而且部分已破溃形成溃疡,是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

专家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1至5岁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抗病毒、退烧等治疗,很快就能恢复。一般情况下,患病初期会表现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软腭等处能看见灰白色疱疹,2至3天后会逐渐扩大、破溃,此时孩子会哭闹、拒食、持续发热等。经过及时治疗,患儿在5~7天后基本都能够痊愈。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每年夏季都会出现。甘忠介绍,由于该病和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相似,很多家长难以区分。其实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区别就在于疱疹位置不同。这两种疾病都是儿童口腔内有疱疹,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手脚和臀部一般都没有疱疹。

在预防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勤洗手,尽量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如果发现孩子有头痛、拒食等症状,及时就诊。甘忠提醒,如果患儿口腔出现疱疹,家长也应注意观察其手脚、屁股、膝盖等部位,如果也出现疱疹,要警惕出现手足口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