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抽筋是孕期中的准妈妈经常出现的症状之一。随着胎儿的不断长大,加上孕妇走太多路或站得太久,令小腿肌肉压力增大、活动增多,所以就很容易引起孕妇腿部痉挛。
孕期抽筋的症状
抽筋通常发生在夜间,一般是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和脚部肌肉发生痛性收缩。或是在清晨起床时,可能伸个懒腰脚底、小腿或臀部肌肉就抽筋了。
孕期抽筋应如何处理
李雪梅说,孕妇出现抽筋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放松,把腿到脚跟的部位绷直,然后慢慢把脚趾往回勾。然后,再对抽筋的部位进行轻轻的按摩,并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因当你将肌肉拉长时,会使肌腱的张力增加,当张力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会将冲动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会释放讯息放松抽筋的肌肉。
如何预防孕期抽筋
第一,孕妇们在怀孕期间要保证钙元素的摄入。胎儿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全部依赖孕妇提供,因此,孕母每天必须保证约l200毫克~1500毫克的钙摄入量。若母体钙摄人不足,必将造成血钙低下,低钙将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肌肉收缩,继而出现抽筋。由于夜间血钙水平常比日问低,故抽筋多在夜间发作。一般建议每日一片钙片即可。
第二,是要保证科学的饮食。孕妈妈平时要注意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在补钙的同时,还要注意保证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所以,医生一般鼓励孕妇多晒太阳,这样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第三,怀孕期间孕妇们应尽可能多活动。走路、散步、瑜伽或其他适度的锻炼形式都可能有助于防止抽筋加重。不过医生也提醒孕妇,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适当就可以,累了就要歇一歇,因为怀孕期间走得太多或站得过久,会增加腿部肌肉的负担,容易造成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第四,抬脚加热敷。睡眠时保持下肢温暖,尤其入睡前,不要直接让小腿吹风或冷气;休息时可平躺将脚部稍微抬高,脚趾向上伸展,可使小腿后部肌肉舒张,可减轻肿胀、不舒服;平时可以用手捏捏常腿部肌肉,帮助放松肌肉,预防抽筋的发生;此外,晚上还可以用温水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