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班

什么是混龄班教育?

混龄教育最早在德国.德国的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

在慕尼黑市的海德豪森儿童之家招收1~12岁的孩子,有一个1~3岁儿童班,三个3~8岁儿童班,一个9~12岁儿童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重视孩子自信心、自我认同感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

混龄班教育的好处

1、提供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环境

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混龄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能让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年龄大的幼儿充分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照顾帮助别人.这些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不易学到的.

2、加强独生子女情操培养

独生子女往往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混龄班的活动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儿童交往环境的缺陷,有效抑制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特征的产生.

3、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4、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混龄班教育的坏处

一 对老师要求高

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二 学习进度问题

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

三 大龄儿童争强好胜

重视大龄儿童的表现,从而影响小年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现象是,教师又常常对小年龄儿童比较重视,对大年龄儿童要求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年龄儿童的发展.

混龄规避竞争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在同龄班中,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混龄班,首先让孩子的社会性得到更好发展,群体中大点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责任感.在这样的群体中,经常看到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玩,或者保护小孩子,大孩子会无意识地承担一些大人的任务.而比较小的孩子会自然学习到大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比如对人有礼貌,帮助别人等,这种榜样的力量非常明显.

其次,在混龄班中,比较小的孩子语言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会非常快,混龄班等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高级的模拟环境”.

最后,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混龄班能弥补这些“独苗”天生的家庭缺失,让他们体会到各个年龄段的想法.一个孩子进入到混龄班,从一个被照顾的小朋友,逐渐成长为照顾别人的大哥哥大姐姐,社会角色从一个学习者演变成一个小老师,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在想什么,他积累了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交经验,并且还不断地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