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用药严重短缺?儿童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是什么

2023-05-15 11:46:21 作者:sn_ply 315人浏览
  目前2亿多中国儿童只有60多种真正的儿童药,儿童专用药严重缺乏,制药水平远不能弥补缺口。不只是药品种类缺乏,现有可供儿童使用的药品中90%没有儿童专用剂型,适合儿童的糖浆,颗粒剂或干混悬药剂难觅踪迹。更要命的是儿童药规格缺乏,大部分儿童只能服用成人药的减量版,剂量全靠猜。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药品对孩子们的伤害呢?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儿童不是大人的缩小版,成人的剂量随意的减半,很多时候是不对的。
  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同于成人,细胞、组织和器官不是成人等比例的缩小,给孩子用药我们要尽可能的选择药品说明书中有儿童具体用法用量的品种,否则我们必须在专业的药师或医师指导下用药。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不能乱用药,不能随便多吃,也不能乱吃大人药,那么到底特殊在哪里,大家都想过这些问题吗?
  新生儿或婴幼儿的皮肤结构、血脑屏障、血液成分、体液含量、胃液组成、胃肠道蠕动能力、肾脏功能、肺部结构、肌肉脂肪结构和直肠特点等,这些独特的生理结构和成年人有很多的区别,导致了孩子在使用下面的这些药物的时候,有了很多的讲究。比如:
  1、皮肤黏膜有炎症或破损时,大面积的皮肤用药,可因药物吸收过量导致中毒,如用阿托品滴眼可产生严重的全身反应,用新霉素治疗烫伤可发生严重的听力减退,硼酸治疗湿疹可引起呕吐和肾功能损害。
  2、中枢神经系统对地西泮、麻醉药、吗啡类药物特别敏感,比如可待因易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文规定,儿童禁用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药,其他具有中枢系统副作用的药物,比如扑尔敏,也尽量不用。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3、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其血浆蛋白亲和力低、红细胞缺乏G-6-PD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因此,新生儿发烧首选的应该是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
  4、新生儿和婴儿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功能,都比成年人要小得多,比如葡萄糖,当静脉注射或口服大量的葡萄糖后,超过了新生儿肾脏的处理能力,就很容易出现尿糖。
  5、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肌内纤维软弱,油脂类药物很难吸收,容易造成局部非化脓性炎症,不建议臀部肌肉注射。皮下脂肪比较少,注射容量有限,且容易发生感染,皮下注射也不适合小儿。
  6、孩子之间直肠静脉回流存在个体差异,可导致药物吸收程度存在差异,比如,如果对乙酰氨基酚栓可用于孩子的退烧,但是吸收不稳定,如果孩子可以口服,还是首选口服的退烧药。
  7、婴幼儿的肺部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吸收面积比较大,吸收速度比较快,因此,对于呼吸道的很多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特别是感冒后咳嗽,比较适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儿童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
  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在发病机制、组织来源、驱动基因改变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儿童肿瘤的疾病类型、症状、治疗方案等与成人不同。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我们更有必要开发适用于儿童肿瘤患者的抗肿瘤药物。
  与成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热度相比,儿童抗肿瘤药的研发明显不足,儿童肿瘤治疗领域存在更为迫切的临床需求儿童抗肿瘤药物研发需要兼顾患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生长发育的考虑。在儿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临床研究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等问题;相较于成人,儿童临床试验挑战也更多:受试者招募入组困难,目标适应症人群基数小,受试者依从性差,临床方案设计难度更大,儿童认知能力受到年龄限制,临床试验知情同意过程困难,这些研发中的难点加剧了儿童抗肿瘤药物的严重匮乏。
  为更好的指导儿童抗肿瘤药的开发,药审中心发布了《儿童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为儿童抗肿瘤药的临床研发提供思路和技术建议。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生育帮版权文章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