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强迫症的因及缓解方法

2023-09-26 10:57:15 作者:sn_yy 148人浏览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的习惯,当发现问题时,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当孩子的习惯演变成一种强迫症时,不仅家长们会感到痛苦,孩子内心也会十分痛苦。那么,孩子的强迫症是如何表现的呢?金乌孕梦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孩子强迫症的相关问题,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强迫症,了解孩子成长的状况,引领孩子成就更好的未来。

一、小儿强迫症的原因

1. 脑部损害引起基底节损伤的各种脑损害都可以引起强迫症。虽然强迫症的病因不明,但许多线索提示与额叶、边缘叶、基底节功能失调有关。儿童强迫症的症状会反复洗手。

2. 父母性格:早在1962年,Kanner就认识到强迫症儿童多数生活在父母过分十全十美的家庭中。父母具有循规蹈矩、按步就班、追求完美、不善改变等性格特征。

3. 遗传因素:学者Lenane发现强迫症患者中有20%的一级亲属可以诊断为强迫症。在多发性抽动症与强迫症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表现形式。

4. 心理因素: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强迫症状源于性心理发展固着在肛门期。家长要求儿童顺从,而儿童坚持不受约束的矛盾在儿童内心引起冲突,导致儿童产生敌意情绪,强迫症状就是此期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

二、幼儿强迫症常见行为

1. 再三检查:强迫症的症状是如反复洗手、洗衣服、洗脸、洗袜子、刷牙等。如果一直出现这种行为,父母要多留意一些。

2. 反复洗涤:强迫症的症状是如反复洗手、洗衣服、洗脸、洗袜子、刷牙等。如果一直出现这种行为,父母要多留意一些。

3. 一直计数:很多人都有经验,就是爬楼梯会数阶梯,而孩子强迫症可能有这些行为,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视窗、路过的车辆和行人。

4. 重复动作:做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与好、坏或某些特殊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断则要重新来做,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止。

三、缓解宝宝强迫症的方法

1. 树立信心:对于有强迫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他们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

2. 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3. 丰富孩子业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

4. 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帮助患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与工作,不要让他们生活在冲突与矛盾之中。

5. 组织患儿参加集体性的文娱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有兴趣的活动中,转移患儿对症状的有意注意,使其逐渐从强迫症状中解脱出来。

6. 给予理解和同情:重症强迫症患儿,由于难以克制的强迫状态深感焦虑和痛苦,可能产生悲观甚至厌世情绪。对此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并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7. 意念训练: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其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以分散其注意力。

8. 培养爱好: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9. 给予奖励:对病情好转的患儿,要多给予鼓励,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10. 纠正父母的性格偏异: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的康复,并且不利于患儿以后的心理发展。

11. 心理疏导疗法:给予解释,消除患儿不必要的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森田疗法:要求患儿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采取不怕、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至消失。

13.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思维阻断法、宣泄疗法、模仿学习法等对强迫症状都有较好的疗效。

14. 温馨小贴士:看上去,宝宝似乎患上了强迫症,其实,宝宝是因为处在秩序敏感期,才会出现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当秩序感得到满足时,宝宝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心理上也会产生安全感。宝爸宝妈需要理解并尊重宝宝秩序敏感期的这种特殊心理,当宝宝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哭闹不止时,宝爸宝妈们就平静地听TA说,如果宝宝要求“重新来一遍”,只要没有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宝爸宝妈们不妨耐下性子再来一次,要不然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平息你家宝宝的情绪。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