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不少“顽皮、不乖”的孩子选择去看心理医生。这些孩子中,80%的铅中毒,主要源于吃膨化食品、咬指头等不良生活习惯。其中,八成并非心理问题。每年放假期间,一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看心理医生,尤其是那些脾气暴躁、多动的孩子。据统计,这些孩子经过血铅检查,发现有80%都属于铅中毒,并非纯粹的心理问题。
儿童铅中毒的表现包括多动、易怒、暴躁。例如,一位来自合川的小男孩就非常典型。他不仅咬伤了妈妈的手臂,还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一生气就咬人。家长以为孩子是心理有问题,最后血铅检查报告出来一看,孩子血铅含量达到702微克/毫升,超过卫生部规定的100微克/毫升七倍还多。他的父亲是搞汽修的,孩子常去那里玩耍。医生表示:“这些地方空气粉尘中铅含量很高。”
孩子体内80%—90%的铅,主要来自消化道摄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摸了食品袋上的字、画画后又用手抓食品,摸了涂油漆、彩釉的装饰物或玩玩具后又吃手,以及常去加油站、电池厂、汽车站这些空气粉尘铅含量高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膨化食品的铅含量也比较高,如皮蛋、爆米花和劣质罐头、饮料等高铅食品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预防铅中毒的关键是教育和帮助儿童避开铅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应引导孩子远离铅污染,并确保孩子接触到的食品、玩具等不含有害物质。同时,家长还应注意自身防护,避免在含有大量铅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以防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本文由snsnb.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