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例如多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情绪反常和排便异常等。如果婴儿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如何及时了解并照顾他们的健康呢?
儿保专家表示,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五大征兆来了解婴儿的身体状况:
1. 多汗
生理性的小儿多汗常见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厚等情况。此外,在吃饭或吃奶时全身出汗或额头冒汗也是正常现象。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所以多汗。而病理性多汗则出现在小儿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比如平卧或睡眠时可能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病理性多汗除多汗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的疾病症状,如营养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例如身体虚弱的小儿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但深睡后汗逐渐消退;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多见于此类多汗。而空腹多汗则应该警惕低血糖。
专家建议:给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和被褥,以保证皮肤的清洁。特别是腹股沟、腋窝等皮肤褶皱处要多清洗。母亲在哺乳的同时应适当多喂水,年龄稍大的孩子应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房间温度要适宜,防止过冷或过热。
2. 食欲变化
健康的儿童能按时进食,食量也较稳定。如果发现食欲减少、食欲突增或者拒食,往往是宝宝患病的前兆。例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锌、维生素A或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欲低下。
生病宝宝的食欲改变并不仅仅体现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还会使食欲增加。例如儿童糖尿病,多饮多食,吃不饱,即使吃得多,体重也还是不升反降。
专家建议:对于由进食习惯不好而引起的食欲不佳,家长千万不要对之用哄骗、打骂的方式来强迫孩子进食。
3. 睡眠不佳
生病的宝宝通常夜间睡眠状况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稳等。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和神经痛等都会使宝宝夜间睡眠不好。瘙痒、肠胃系统疾病或呼吸疾病的也会使宝宝从夜间睡眠中惊醒。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可能是发热。患佝偻病的宝宝也常会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容易激怒。而睡觉前后不断咀嚼、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
专家建议:检查被子和尿布等情况,如果没有异常情况的话,则可能是疹子、发热或咳嗽。
4. 情绪反常
从情绪变化也能看出宝宝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宝宝在他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哭不闹,而且容易适应环境。但生病的孩子情绪往往异常。例如宝宝发热常会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而目光呆滞、两眼直视、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除以上明显征兆外,宝宝还可能表现出萎靡不振、烦躁不安或爱发脾气。父母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文章来源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