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力异常现象如何预防?宝宝听力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2023-10-25 10:19:48 作者:sn_yy 147人浏览

许多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并未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这可能导致孩子在智力及语言发展上比别人缓慢。那么,如何减少这种问题呢?

首先,了解孩子的听力发展就足够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宝宝听力发展方面的事项。

一、关注婴幼儿听力发展

1. 胎儿已有听觉:胎儿在母腹内已有听觉,早期听觉刺激是胎教的主要方法之一。宝宝在有了听觉之后,就要不停地听,一直到入睡为止。

2. 听音刺激反射: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

3. 唤醒检测听力:在宝宝睡着时进行。将发声器(如小鼓、铃铛等)放在宝宝耳旁10~15厘米,观察宝宝会不会惊醒。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则要怀疑宝宝听力是否存在问题。

4. 条件反向测听:在宝宝面前两侧放置声音发生源和光源,同时开启两者。如果宝宝对声音有反应,会四处张望,发现并注视光源若没有任何反应,说明可能存在听力问题。

二、听力异常延误诊疗的伤害

1. 影响感官知觉:幼儿的发展乃先天的生理因素与后天的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其中感官知觉刺激的质与量将会大大影响未来在认知、语言、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学习。

2. 社会调节能力:人类沟通行为需透过听觉和视觉来学习。若听觉出了问题,除了严重影响语言的学习之外,还会影响到认知、情绪、社会调节等各层面的发展。

3. 发展迟缓儿童听觉障碍的儿童有其他障碍的比例以及发展迟缓儿童有听觉障碍的比例皆相当高,因此听觉的评价绝对不可轻忽。若能及早发现、及早疗愈,便能将障碍程度降到最低。

三、幼儿听力异常,家长细心早知道

宝宝听力异常现象如何预防?宝宝听力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1. 小宝宝听力异常表现:

- 1~3月宝宝:你在他耳边大声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是宝宝睡着时,不能被大声惊醒。 - 8~12月宝宝: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牙牙学语。 - 一岁半宝宝:还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你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 二岁的宝宝:如果在没有用眼睛看的情况下,就不能按照你说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动作,语言发育也滞后。

2. 年龄稍大孩子听力异常:

- 喜欢和人说话。常常要求再说一遍。习惯头侧一边向着说话的人。 - 常显得不能集中注意力。说话太大声或太小声。比较被动或害羞。 - 努力想听时,显得有些紧张。听别人说话时,常专心看着老师的嘴唇。 - 常听错别人说话意思。有情绪或行为问题。有语言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与能力不符。

3. 以下情况听力检查有必要:

- 父母或家族中有遗传性听力障碍者,妈妈在妊娠期间有病毒感染史,如风疹等; - 妈妈在怀孕期间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 有新生儿黄疸者。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者; - 出生时有严重窒息者。患过细菌性脑膜炎者。持续性中耳炎超过3个月者。

四、保护宝宝听力

1. 慎选胎教音乐:应选择在怀孕三个月后在空间较大的环境中,播放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不要离胎儿过近。切勿直接将音箱的扬声器放在腹壁上,以防胎儿的耳蜗及听觉神经造成损伤,引起听力障碍甚至耳聋。

2. 别掏宝宝耳朵:切忌用不清洁的毛线针、发卡等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地掏。否则由于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结构,看不清耳内组织,很容易将耳道深处的鼓膜刺破,引起中耳腔感染,甚至造成鼓膜大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3. 减少生活噪音:给宝宝玩声音很大的发声玩具,势必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不利的影响。让婴儿远离娱乐或者放爆竹超高分贝场所。

4. 鼻咽部的清洁:预防感冒,预防中耳炎。一旦感冒应及时医治,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导致感染。洗头、洗澡、游泳时,要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

生育帮版权文章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源生育帮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