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文章来源生育帮积食发热时,要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在生活中,积食发热的情况并不罕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
1. 针对高烧不退的问题,首先需要退热,因为高热容易引起惊厥和脱水。在37.5℃~38.5℃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来帮助缓解发热症状。如果发热超过了38.5℃,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如美林或泰诺林。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有抽搐病史,建议就诊。如果超过41℃,让孩子吃退烧药,并配合喂水。如果超过41℃或低于35℃,要马上送医院急诊就诊。
2. 如果孩子发热不高,但精神良好,我们可以考虑解决积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保和丸。
3. 针对退烧后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调理的方法来恢复孩子的胃气。发热后,要健脾生津,调养脾胃。在病后,可以常用米粥来滋养胃气,同时可以少量进食一些平性、温性的新鲜水果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此外,还可以用淮山、梗米煲稀粥,或用瘦肉糜炖蒸,以喝肉汁养胃阴。在药物上,可以选择沙参、麦冬、玉竹、淮山、白扁豆、石斛、陈皮等适量煎水服用,或者加瘦肉煲汤饮用。
4. 关于肛门给退烧药的好处和坏处,我们需要注意。当孩子发热时,口服给药是首选。但在患儿在恶心、呕吐、抽搐以及不合作等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直肠给药。目前,儿童使用的直肠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栓。然而,直肠给退热药对于直肠粘膜可能有一定的损伤,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肠黏膜出血甚至感染。此外,直肠给药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大便,出现腹泻,还有可能引发短暂血管扩张、出汗过多、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在直肠给药时,家长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用药塞肛或灌肠。
总之,针对积食发热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通过调整饮食、退烧、调理胃气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同时,家长在操作直肠给药时,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由snsnb.com提供